以米代金推9年 僅1成廟宇參與
配合意願低 減少焚香燒紙錢美意大打折扣 北市民政局研議多元宣傳推廣

為兼顧祭祀文化推廣與環境保護,台北市民政局自2016年起推動「以米代金」政策,鼓勵民眾在祭拜時以平安米代替焚香及燒金銀紙錢,不過審計報告揭露,配合民政局推動以米代金的廟宇只有196間,約占全北市廟宇1成,配合意願低應加強推廣。民政局坦言,受民間信仰與傳統觀念影響,致使配合意願低,已研議更多元的宣傳方式,推廣新型祭祀文化思維。
民政局推動以米代金政策,鼓勵民眾祭拜時以平安米代替焚香與燒紙錢,強調心誠則靈的祭祀文化新思維,盼以此逐步減少焚燒金銀紙錢的數量,降低二氧化碳排量。
為增加寺廟及民眾的配合意願,並考量傳統習俗特性,民政局將以米代金的「米」,選用祭祀中常使用的「平安米」,鼓勵信徒以敬奉平安米取代紙錢,且祭祀後還可將米帶回與家人分享。
民政局指出,推出以米代金政策至今邁入第9年,其中也有部分寺廟以自身特色為發想,延伸出不同的替代政策,如木柵集應廟以廟中具特色的魁星筆,推出「以筆代金」;士林神農宮則首創「以茶代金」,用好茶代替紙錢禮敬神明。
不過台北市審計處總決算審核報告指出,截至2024年8月底止,台北市境內已登記及未登記寺廟有1896間,配合民政局試辦以米代金政策只有196間,比例僅10.34%;試辦後願意延續響應政策的廟宇僅剩43間,占全部參與試辦寺廟的21.94%,有待檢討為何配合政策意願仍低,並研謀善策加強推廣。
有宮廟人士表示,民政局在推動以米代金政策後,非常積極向各大小宮廟宣傳,許多宮廟也陸續開始改採不燒紙錢或集中焚燒的方式,減少對環境的汙染。該人士坦言,多數宮廟對於以米代金一事並不排斥,但對於「禁止焚香」一事則反彈較大,認為已觸及文化傳統問題。
民政局表示,因民間信仰與傳統觀念等阻力影響,致配合試辦及自行推動比率偏低,已研議多元化宣傳、輔導產業發展小包裝精緻平安米等策略,並持續加強宣導推廣,減少金銀紙錢的使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