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1⊙張曉風

寄隱地

人間散文

image
張曉風(左)和隱地(右)文學路上同行將近一甲子,日前一同出席爾雅五十周年活動。(實習攝影記者趙子寧攝)
張曉風《我在》一書入選爾雅經典五十,1984年9月由爾雅出版。(文訊提供)
張曉風《從你美麗的流域》一書入選爾雅經典五十,1988年7月由爾雅出版。(文訊提供)

隱地:

今年是二○二五年了,距離我們第一次合作出書(一九六六)已經五十九年,差不多是一甲子了。拜醫學之賜,我們的健康雖不理想,卻都仍然活著,而且,仍然在寫……。

 但想起前塵舊事,卻彷彿一一如昨。

 那時候,你手上還沒有出版社,卻憑文學直覺,選了十本年輕作者的稿件,拿去推薦給文星書店的蕭孟能,希望能出一套新銳作家的作品系列。蕭孟能基本上答應了,並且請余光中先生出面推薦加持。可惜蕭先生在十本書中只肯接受九本。被剔掉的那一本是林懷民的,蕭先生的說法是:

 「怎麼可以!我出的書,假想的基本讀者是大學生(那時代,大學少,大學生有點了不起),這林懷民才是個中學生!怎麼可以叫大學生去讀中學生的作品?」

 蕭孟能錯了,你隱地才是對的!文學跟大學中學無關,不知蕭孟能後來有沒有後悔,我卻是很為之扼腕的!能跟林懷民一起出書多麼好啊!

 一九六六年出版的書,我隔年一九六七年竟因這本書拿到中山文藝的散文獎。那一年我才二十六歲,得到五萬獎金(而一九六六年第一屆的得獎人是張秀亞)。我當時買了房子,房價是二十一萬五千,這筆錢,差不多是四分之一的房價。這房子我住了四十五年,因為沒電梯,現在住在裡面的是我兒子的一家五口。

 錢在適當的時候出現,真的很幸運,而你在不自知的狀況下幫助了我有了第一筆恆產。而當時文星給我們的版稅買斷費三千元,扣下我們的「自購書」五十本,我實際拿到手的是一千七百五十元。

 當年一起出書的人,後來有些人就擱筆了,其實他們中間頗有人是極具才華的,如舒凡,如江玲……。

 也許,寫作不適合太有才華卻未加愛惜的人──文學雖不是宗教,但也容不得你有二心。你可以也愛賺錢,或求學位,但,文學仍必須放在生命中的「第一位置」。文學不是上帝,但卻絕對也需要忠誠奉獻的「類宗教情操」。

 很幸運我在年輕時就認識了你,那時我對你的定位是「作者」。

 「作者」和「作者」之間是可以成為朋友的。但漸漸地,你就成為「編者」和「出版家」了。你也許本來也沒有意識到自己也有這方面的秉賦,但這方面的才華也在合適的時間和社會條件下自己凸顯出來了。(你們上海一帶的人,其血液中也許天生就有企業DNA?)

 但我自己卻有一個奇怪的態度,這態度不見得「對」,卻也是我對文學的一番愚忠──那就是,我「不跟編輯或出版家作朋友」。我希望他們也不視我為「朋友」。這不是說不跟出版人來往,但不可太親密。

 我希望出版家審視我的作品時,不是我的「朋友」,而是一個嚴格的不講情面的審稿人。我不希望我因為多了一層「朋友關係」,而受到「不夠客觀」的加分。

 不識我者,也可能認為這是我的傲慢。但我知道人性軟弱,所以要「小心自防」,要讓自己隨時保持「被嚴格檢驗」的身份,不要「憑友情關係」去占便宜。

 不過,漸漸地我們都老了,文學雖然仍是生命中最重要最須尊敬的事,但開始覺得也不必那麼緊張了。

 如今,我們要努力對付的是我們的「衰」和「老」(這二者不完全一樣),以及配偶的生老病死。這些年,我視你為「戰友」,這場戰爭是介乎亦輸亦贏之間的戰爭,戰況很安靜,卻也很劇烈,小輸就算大贏吧!

 好在我們的子女不須我們太去煩心。

 每次收到你寄來的贈書,都十分悸動,那些書彷彿一一都是活的,拿起來會燙手。

 想勸你別寫了,但不對,你一定有非寫不可的「必要性」!或者勸你找人或機器幫忙,但也不對,我自己就不喜歡「不親手書寫」。

 我也很為你焦慮,畢竟,同伴日少一日,喪偶之後,我也十分怕聽到故人的老和病。

 寫這封信,其中的讚美和欽佩,想來你也聽多了,未必會在意。我只是想說,很慶幸大半生與你結伴同行,也慶幸台灣曾有過的出版界的風華歲月。我們生命中的精神和物質的收穫,都從文學來。古今中外能享受文學之恩的人不多。用台灣話來說,就是「杜丟啊」(碰上了)!

 很慶幸,能在一生中有你這樣淡淡的朋友,很慶幸彼此的賞識,很慶幸大家自始至終對文學的死忠。

 其實,這封信,本來也許只需說:

 謝謝贈書,謝謝我六十多年來從你得到的一切精神和物質的兩方面的鼓勵,更謝謝你對台灣文壇六十多年來的貢獻。當然,也許附帶也要感謝曾經栽培了你的政工幹校──幹校原屬軍事系統,但你卻投入另一戰場,台灣出版的戰場。

 很懷念眼睛健康時的你,記得席慕蓉有一次開車帶我們去鄉下走走。那時候,只有她有車且會開車(畢竟是蒙古女子!)。有一年,似乎是秋冬季節,我們往南向苗栗方向大約開了一百公里山路。後來,第二年春天來時,她又把此路再走了一遍。同樣的路,卻是不同的景,因為春花遍野。你當下驚叫:

 「哎呀!這一次,出了『彩色版』啦!」

 同車的人都笑起來,真是「三句話不離本行」!

 但我卻暗暗想:

 「這個,寫散文也寫小說的隱地,其實,一層層脫著,裡面還藏著一層『詩人隱地』呢!」

 果真,不多久,你就寫起詩來,我十分佩服自己的先見之明!

 你的生命一向充滿奇蹟,例如,小時候,寄養在浙江鄉下一農家,忽然爸爸出現,在時局危險的狀況下把你帶到了台灣。我祈禱,上帝讓你如今「身上雖有一根刺」,卻是個能負痛忍苦繼續蹭蹬前行日日創出神蹟的人。

                        曉風二○二五‧五‧二十

附註:「身負一刺」是新約聖經中的使徒保羅的「自我形容詞」,說的是「肉身雖負某痛楚,但無礙千秋大業」。你的大兒子是基督徒,可以為你詳細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