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稱王 盧秀燕仍須廣積糧

國民黨主席即將改選,台中市長盧秀燕的一言一行舉足輕重,不過,近日傳出她將信守對台中市民的承諾,把台中市長的任期做好做滿。筆者認為,心中無2028,才有2028的可能,倘若盧市長兼任盧主席,將無法專心於台中市政,難逃綠營對於她的批判與責難,同時也會被冠上「毀諾」的負面觀感,進而成為賴清德和民進黨,以及青鳥的頭號假想敵。太早站上光明頂出頭,對於盧秀燕而言,迎來的是炮火攻擊,倒不如持盈保泰,蓄積政治能量,在國政治理上,持續提供建議,讓台灣人民看見其對民生經貿事務的悲天憫人之同理心,否則,兼任國民黨魁的結果,盧秀燕必然要承受一些挑戰。
首先,面對民進黨政府對美國關稅談判過程的黑箱,導致台灣淪為「疊加關稅」的經貿重創,產業界一片哀嚎,賴卓體制的社會溝通失靈與意識形態思維的「脫美親中」做法,盧秀燕如何發揮其影響力,結合立法院藍白力量,提出拯救台灣經濟海嘯的處方和對應辦法,這是首要之務。因為,賴政府在處理關稅議題上已無能,產業界和台灣人民自然會把希望寄託在政績卓越的盧秀燕身上,盼望她能擲地有聲,打通經濟危局任督二脈。
其次,面對兩岸關係和台美障礙的態度表明上。盧秀燕的兩岸主張是什麼?她敢不敢走出國民黨既有的包袱,支持九二共識呢?她怕不怕排山倒海的抹紅壓力?她敢開放陸客來台觀光,無懼民進黨的阻攔,活絡台灣觀光旅宿業產值嗎?而在台美關稅的紛擾中上,她敢師法日本,跟美國抗議,取消對台灣的疊加關稅嗎?還是像賴清德一樣,悶不吭聲、軟弱無作為。
第三,儘管國民黨在726第一波大罷免完封民進黨和罷團,但國民黨的黨工們為了罷免連署案,付出了被羈押和起訴的沉痛代價,國民黨機器的老化和黨員名單的過時腐朽,盧秀燕兼任黨魁,能否提出定期檢核黨員名冊和號召年輕人投入黨內公共事務嗎?能舉行各縣市黨部主委選舉,落實黨內直接民主,強化各地方黨部戰鬥力與黨工編制嗎?
上述三點都是盧秀燕市長要兼任國民黨主席躲不掉的國政中央與黨務核心治理議題,或許一些人期待盧秀燕能以台中市的有感政績,帶動國民黨這間百年老店一洗宮廷封閉化門面,發揮母雞帶小雞的角色,帶領國民黨2026和2028迎向勝利。但是,太早浮出水面,只會讓盧秀燕被綠營集中火力猛打,過多的耗損,對她而言,反倒不見得是好事,倒不如讓她能夠在市政和社會上持續推動「和」,弭平台灣社會被大罷免所撕裂的信任度,找回社會彼此的和諧,進而擴展到兩岸和台美關係上,一點一滴累積個人的政治聲望和民間親和力,廣積糧、緩稱王、四處走走,探訪民情,以及多元出訪,聽取國際友人對台看法,跳脫逢中必反的意識形態,以全球化經貿治理思維,務實治理台灣,扭轉經濟大石頭,讓台灣的產業恢復活力與民生穩定,如此,小火慢燉之下,才能變成佳餚。(作者為自由撰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