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雨林創生5年砸45億 蘇俊賓籲人才跨域應用

行政院會14日通過「智慧雨林產業創生計畫」,規畫5年投入45億元,協助中小企業數位轉型,導入AI智慧化技術與方案;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在院會中提醒,計畫雖有助培育AI科技人才,但大學科技領域比例逐年上升,人文社會科學比例下降,建議中央應兼顧科技與人文教育,讓人才具專業深度並能跨域應用。
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長李冠志指出,該計畫自年初投入並推動,先以服務業及醫療產業為示範,今年主要針對健康照護產業、智慧餐飲產業,明年將擴及工業部門,預計帶動4.8億元產值。
李冠志說明,示範推動聚焦南部重點產業,協助企業導入AI技術解決方案,發揮彈性與速度優勢,預計導入5500家,並進一步擴散,且依產業需求與技術實務,推動產學合作與AI課程,培育企業及校園AI人才,預計培育6000人次,並進一步擴大。
蘇俊賓表示,據統計,2015年大專院校科技領域學生比例為42.61%,2024年已增至47.72%,人文及社會科學領域學生則減少5%,許多原本對人文及社會科學領域有興趣的學生,因就業競爭力與薪資考量而放棄人文社會領域。
蘇俊賓示警,全國大專院校相較10年前,學生減少約26萬人,加上科技領域選填比例提升,去年人文社會科系學生較2015年減少逾20萬人,若趨勢持續將面臨兩大風險,一是國家缺乏人文社會科學專業人才,二是優秀學生集中流向單一產業,削弱國家多元應變能力。
蘇俊賓建議,「智慧雨林產業創生計畫」的人才培養策略,應採雙軌並行,一方面延續現有科技與製造業人才培育,滿足半導體、資通訊等產業需求,另一方面投入資源協助人文社會科學轉型,讓人文社會科學人才既可保有專業深度,培養跨域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