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8王玉樹、蕭嘉蕙、于家麒/連線報導

台電籲中央配套修法 與地方共榮

image
台電認為,韓國慶州蓋低放最終處置場,除有就業機會等地方共榮措施,主要是有政府全力支持。(本報資料照片)

 韓國慶州經驗被視為重啟核三的他山之石。台灣早在13年前就選出台東達仁、金門烏坵兩處低放最終場址,但地方政府不配合辦理公投,台電表示,重點在於中央要有「配套」支持,例如《低放選址條例》必須修法,建議主管機關從核管會改移交到經濟部,以利作業。

 台電認為,慶州蓋低放最終處置場,除有就業機會等地方共榮措施,主要是有政府全力支持。不過低放最終場址的國外成功經驗還比較多,更難的是後面的高放最終處置場址,目前全球僅芬蘭安克羅1座。

 台電、經濟部6月派員考察安克羅,學習其地底多重屏蔽工程技術、地方溝通經驗,作為國內後續建置高放場址參考。至於低放最終處置場,國內先前已依《低放選址條例》,選出台東達仁、金門烏坵兩處場址,但地方政府不辦理公投,導致無法進行。

 台電表示,經濟部已建議設置「公投旋轉門」,指定辦理公投順位,只要縣市政府不辦,可由核廢存放地的鄉鎮接手,避免卡關,後續主管機關也建議最好由核管會移交到經濟部,加快作業。

 台東縣達仁鄉長陳新輝表示,個人傾向支持設置,並認為多數鄉民態度正面,「反對者多是外地環保團體,本鄉比例不高。」他強調,原住民族地區須依《原住民族基本法》召開部落會議,通過後才是地方共識依據;若修法讓設置地鄉鎮直接辦理公投,達仁鄉公所「會配合執行」。

 達仁鄉民代表會主席邱慶蘭則有不同看法,她認為鄉內態度「兩極化」,多年來台電雖積極宣導,但無法凝聚共識,「即便修法讓鄉鎮辦公投,我認為在達仁鄉也推不起來,因為支持和反對的分歧太大。」

 台電低放金門溝通小組督導童才源表示,小組現仍不定期巡迴金門各村里宣導活動,約有3成左右的民眾贊成選址烏坵、另有3至4成民眾無意見,最重要的還是要以烏坵當地居民的反映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