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9周毓翔/新聞透視

文化綠友友 玩垮台灣藝文圈未來

image
國民黨18揭露就業安定基金於2022至2024年間補助《零日攻擊》導演羅景壬團隊高達2872萬元。(國民黨提供)

 「726」大罷免沒讓卓榮泰內閣大地震,反倒是台灣藝文圈受重創,主因是在野黨這段期間接連踢爆文化補助案,質疑不少藝文圈人士因此「下海」挺大罷免,也讓外界更清楚了解民進黨如何一步步靠政府補助案豢養整個藝文圈;一場大罷免,讓藝文圈從此背上「要飯」罵名。

 政府出資補助文化產業,原本合情合理,問題在於制度的公平性。文化及藝術向來站在執政者對立面,民進黨在野時與藝文圈關係不錯,互動也相當自然,然而政黨輪替後,親綠藝文人士跟著雞犬升天,政府補助變成酬庸,致使台灣文化界習於「合法要飯」,原地踏步數年。

 文化部本來就有經費補助文化圈,後來更透過文策院不斷投資相關產業,史哲擔任文化部長後,又搞出「文化黑潮」,美其名是為台灣文化界注入更多資源,實際上卻再次養出一批文化綠友友,近日遭爆狂領文化部、證交所補助的大支,以及中華電信投資的抗中保台宣傳片《零日攻擊》,皆是利益結構的一部分。

 創作本是自由的,但台灣讀者與觀眾難免困惑,近幾年來,政府加大力道投資文化產業,不見藝文圈真正踏入國際,只產出特定意識形態的文化產品,反倒是韓流、陸劇及抖音大舉入侵台灣流行市場;而那群飽領補助的文化人,不僅沒創出一股「台流」,甚至連台灣本土市場也打不開,補助一斷就只會抱怨「藍白砍預算」。

 比起作品本身知名度,這批文化人更為人熟悉的是他們為民進黨護航的奇葩言行。民進黨玩弄利益分配手段多年,文化圈誰是什麼顏色已清清楚楚,甚至傳出不少「御用」劇團、畫家、作家、歌手背後的綠營派系壁壘分明,比起搞文化,他們似乎更熱衷玩政治,不僅玩壞個人聲譽,也玩垮台灣藝文圈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