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2

同病相憐兩苦主

時評

image
(圖/本報系資料照)

 全球最近有兩大領導人苦主,一是賴清德總統,二是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兩人皆遭美國無視,甚至恐被出賣。

 川普上台後,俄烏戰爭一夕變天,川普與澤倫斯基會面後,各方消息皆指向,烏克蘭勢必犧牲部分國土以換取停戰,再由美歐提供安全保障。

 台灣也不遑多讓,美國給台灣的暫定關稅20%,高於日、韓;至今川普從沒在網路社群提到對台關稅,也沒有發關稅信給台灣,中華民國赴美經貿談判代表團,他也沒接見。更慘的是,台積電赴美投資了、美國武器也買了,賴清德卻無法過境紐約,台灣的處境與烏克蘭有何差別?

 澤倫斯基還可以向歐洲各國討救兵,請他們強力要求美國別出賣烏克蘭,賴清德也有救兵可討,只是不曉得是不想用,還是不會用?

 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去年4月見前總統馬英九時,拋出兩岸可用同為中華民族的文化連結切入,作為兩岸全面恢復交流的基礎,只要賴政府可調整兩岸政策,雙方先從恢復旅遊開始,勿再以國安之名阻止兩岸交流,當兩岸關係和緩後,在中美對抗背景不變下,緊張的該是美國。

 川普的利益至上讓各國頻頻操作戰略槓桿,最明顯的是印度,大陸外長王毅時隔3年多訪問印度,兩國關係全面和解,印度總理莫迪即將訪問中國,川普的關稅戰拉近了中印兩國的距離。

 如果中印都能和解,兩岸有什麼理由不能全面重啟交流?民進黨政府別再戰略僵化,一旦有大陸當靠山,對美經貿談判就可理直氣壯,726大罷免之後,民進黨陷入愁雲慘霧,對外快成國際孤兒,這一切的解方,就是對大陸民間交流開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