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3(作者為住商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

交屋大潮來襲 誰是最後贏家?

專家觀點

image
財經熱門

 這陣子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今年上半年全台不含農舍住宅類使用執照核發量達6萬9550宅,年增9.2%,不僅較2024年上半年多出5874宅,更創2016年以來同期新高。其中除北市、台南較同期略減外,其餘縣市均寫下新高。在目前房市下行、銀行貸款緊俏狀況下,很多人都在擔心,各地陸續傳出的解約潮將引起系統性風暴。

 不過,根據同業統計,雖然解約量與比率呈現大幅增加,目前狀況還沒那麼驚駭,原因之一是基期低產生的結果,另一個狀況是許多解約來自於換約,而非完全沒人接手。縱然如此解釋,卻不能對後勢太過樂觀,畢竟從建照數量推算,真正賣壓還沒上膛,在可預期的未來幾年,這些預售買家如果口袋不深,或是條件不好,抑或是卡到選擇性信用管制條件,都將成為受災戶。

 扣掉購買多戶的投機者,這些受災戶不乏自用買方。過去我們以為在房價漲了那麼一大波之後,理應讓這些人有機會透過轉單少賺一點順利下車,殊不知想要找到貸款沒問題的買方不容易,還遇到有些建商認為當年賣得便宜,藉機不准買方轉單,讓買家被迫賠錢解約,順勢回收房子以後再賣。房價漲一大段,卻成為銀行、業者刀俎上的魚肉,恐怕也是買家始料未及,這種狀況日後只會多不會少,甚至也可能成為新的社會問題。

 在這時間點,政府或許該重新思考,過去那些針對多頭市場所設的禁令,是否應在市況下行或金融緊縮時,以明確審核標準放寬「非投機性讓渡」限制,讓換約轉售既能避免消費者鉅額違約損失,也能成為促使房價下行的推手,避免因市場閉鎖產生流動性風險,讓市場加速打底,相信也能符合各界殷殷期待。畢竟,沒有交易,哪來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