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明經驗啟發 誠智擋光電設公園

高雄市鳳山區生明社區營造有成,甚至成為串聯黃埔新村文化的關鍵,就在陸軍官校另一頭的誠智社區,一度規畫設置太陽光電廠,經里長黃桂花與生明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潘天祐頻繁交流,成功集結地方民意抗爭,順利擋下光電案並改設為公園;黃埔新村本身也曾面臨拆遷危機,同樣在眾人奔走請命下得以保存,並透過「以住代護」計畫,重現過往眷村生活的歷史痕跡。
誠智里與生明社區分別位在陸軍官校兩側頭,同樣是以軍眷、軍事用品商家組成的社區,2021年里內一塊國有土地原本由國產署標租給綠能業者,計畫興建光電場,黃桂花與部分居民擔心生態與景觀受影響,想到生明社區將廢墟改造為「後花園」的成功案例,讓黃桂花多次與潘天祐交流經驗,開始號召社區居民集結抗議。
最後成功中止光電開發計畫,該地也轉型為一座結合休閒、綠化、防洪與停車功能的複合式公園,成為居民重要休憩場域,黃桂花除感謝民代協助與居民的團結,更點出生明社區是鼓舞這一切的重要動力。
另外,早年作為軍官眷舍的黃埔新村,2013在「眷改」浪潮中,一度面臨拆遷危機,同樣在潘天祐、以及立委許智傑、高雄市議員李雅靜等人奔走下,使這座歷史悠久的眷村免於消失在歷史洪流中,後續在文化局「以住代護」下,逐漸轉型為城市新創空間,不僅開放民宿經營,提供對眷村文化有興趣的旅客體驗生活,也導入青年新創工作室,賦予眷村新生與活力。
鳳山區長吳茂樹指出,鳳山市從清朝鳳山新城發展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歷經國民政府遷台,在此打造陸軍重地,讓軍事文化在鳳山不僅是歷史,更是許多人生活的一部分,樂見生明社區帶動多元文化在鳳山能夠保存,並持續用現代方式發揚光大。
許智傑分享,生明、誠智等社區透過凝聚居民向心力,讓社區營造結合黃埔文化,活化地方、帶動經濟;李雅靜則說,因老兵凋零、眷村搬遷等影響,使得黃埔周邊社區沒落,而生明社區營造成功,成為歷史保存與活化的重要契機,希望未來能進一步串聯周邊社區與在地產業,讓這片曾經的軍事重地,轉化為社區再生的基地,重現黃埔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