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還要押多久
時評

藍白合作之下,大罷免最後藍委全數過關,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呼籲,即刻「釋放」被收押的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賴總統則回應,政策可以對話合作,但司法獨立性必須尊重。
柯文哲自去年8月底因京華城等案遭約談搜索,並在9月初被羈押確定,迄今將滿1年,案件雖去年底偵結起訴,但法院歷次均以柯有滅證、勾串之虞,可能逃亡,且關鍵人「橘子」許芷瑜未到案裁定羈押,引發外界質疑濫行羈押及押人取供。
民眾黨團近期提案修正《刑事訴訟法》,刪除「勾串共犯或證人」羈押事由,明定「無其他替代手段」且有「具體」事實足認為有逃亡或滅證之虞,才得以羈押,即遭法務部及檢改團體反彈,民進黨更直指修法是替柯文哲脫罪。
但從726到823兩波罷免的結果可發現民眾對司法極度不滿,藍白支持者更用最新選票表達對於民進黨介入司法、「辦藍不辦綠」的不信任。朱立倫在罷免完封後,提出包括終結司法東廠等5項改革,並喊出釋放柯文哲,回應民意對國民黨反惡罷的支持。
朱的說法固然有對民眾黨「投桃報李」意味,但對柯能否交保,其實沒有任何影響力,一切如賴總統所言必須尊重司法獨立。但法律講證據,釋字第665號解釋將重罪羈押原因限縮在具「相當理由」認為有逃亡滅證之虞時得予羈押,而以柯的身分及知名度,其潛逃海外的風險恐比詐欺犯還低。
京華城案主要被告多已交保,檢方若無法補強一刀斃命的金流證據,法院在審訊證人結束後,要找出串滅證的理由再關押柯文哲,可就不是單純司法獨立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