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比家屬急 心梗拖延恐喪命
醫促牢記「HEARTS」口訣

心臟疾病長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名,2024年全台超過2.3萬人死於心臟疾病,「急性心肌梗塞」是主要原因之一。醫師指出,心臟疾病治療講求「快狠準」,臨床發生急性心肌梗塞,卻常出現「醫護人員比家屬還急」狀況,呼籲民眾若出現相關症狀,應提高警覺勿拖延。
馬偕醫院心臟血管中心主任蔡瑞鵬說明,急性心肌梗塞主要成因是血栓或冠狀動脈內壁斑塊破裂,造成動脈阻塞、影響血液循環,若無法在1~4小時內恢復血流,心肌細胞將會死亡,導致心房顫動、心室中膈缺損、心臟瓣膜功能缺損甚至心臟破裂。早期處置極為重要,能降低併發症發生。
蔡瑞鵬形容,急性心肌梗塞的緊急程度,就像產婦突然破水,又急又快,隨著時間流逝,心臟會慢慢壞死,等不及檢查也無法觀望。然而臨床上,常常是「醫護人員比家屬還急」,常有醫護人員焦急喊「心電圖一看就是心肌梗塞」,病患和家屬卻還在考慮、想再觀察的狀況。
馬偕醫院心臟內科資深主治醫師顏志軒分享,一名65歲阿姨本身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由於她不喜歡看醫生、覺得「能忍就忍」,心臟痛了3天,直到呼吸喘才就醫。檢查發現不只血糖升破500,心電圖也出現ST段上升,代表心臟冠狀動脈恐被血栓阻塞,是嚴重心肌梗塞的表現。
醫療團隊緊急打通血管、放置支架,但因為患者拖太久,心臟已壞死明顯,導致出現心室中膈缺損,需要透過外科手術縫補,經加護病房治療3周、一般病房治療25天才出院。顏志軒強調,心臟疾病發生時,一切講求「快狠準」的治療效率,呼籲民眾提高警覺、及早就醫,是救治最前線的重要關鍵。
顏志軒提醒,要判斷是否為急性冠心症,可透過「HEARTS」口訣檢查。包括是否有支架置放或心臟繞道手術的家族病史;心電圖變化;男性超過45歲、女性超過55歲須特別留意;三高、抽菸等心血管風險因子;心肌酵素肌鈣蛋白數值;急性冠心症症狀如胸痛、喘、眩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