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2何思慎

重視日本 李在明實用外交起手式

名家專欄

image
(圖/美聯社)

 韓國總統李在明任內首度出訪,此行首站日本,自日韓1965年建交以來,韓國總統首訪選擇日本前所未有,李在明以此展現對韓日關係的重視,在兩國建交一甲子及二戰結束80周年之際,不僅重開日韓元首「穿梭外交」,更將雙邊關係推向高點。

 李在明在野期間對日發言嚴厲,加上共同民主黨主政韓國時期日韓關係常囿於「歷史認識問題」倒退,日本對李在明抱持疑慮,但李在明上台後打出「重視國家利益的實用外交」,對日外交展現務實作風,未似前總統文在寅在慰安婦與徵用工賠償等問題與日本針鋒相對,此令日本暫時放下對李在明的「反日」成見。

 李在明8月23日與日本首相石破茂舉行會談,會後發表共同聲明,距2008年的雙方元首聲明歷17年之久,期間日韓關係難以言好的癥結為1965年日韓建交時的賠償是否了結,共同聲明確認1965年建交簽訂的《日韓基本關係條約》對日本殖民韓國的賠償問題解決,揭櫫「發展面向未來的穩定關係」。李在明為立場偏左的「進步派」,渠等向來否定《日韓基本關係條約》在賠償上的妥協。

 日韓歷史問題的解套並非李在明對日本的單方示好,而是石破茂與李在明在「歷史認識問題」的相向而行。

 石破對歷史問題的態度有別於安倍晉三前首相等保守派的「歷史修正主義」。石破上台之初即有別於戰後歷代首相,以「敗戰」取代「終戰」,以此歷史敘事修好與中、韓的關係。在日韓共同聲明中,石破對日本殖民韓國表達「深切的反省與由衷的道歉」,不似安倍在「侵略」、「殖民」上詭辯。

 然而,李在明的務實不在對美、日傾斜,而在對美、中、俄等大國外交中的平衡,力求與中、俄關係改善。李在明訪日、美之際,同步派遣文在寅時期對中外交的主要推手、韓國前國會議長朴炳錫率特使團前往北京會晤大陸外交部長王毅,轉交李在明致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親筆函,就推動中韓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等議題交換意見,以收拾前總統尹錫悅留下的「爛攤子」。

 李在明向北京傳遞韓中關係與韓美日關係不可偏廢的外交訊號。李在明有別於尹錫悅,無意擴大美韓同盟,介入無關北韓威脅的美日印太戰略,避免對中外交付出代價。

 此外,李在明「重視日本」的背後非僅針對中國帶來的戰略安全壓力,亦在應對美國總統川普的「美國優先」。川普不改其志,對多邊合作意興闌珊,此成為日韓接近的外在動因,在面對川普的關稅大棒與美軍駐屯經費負擔上,日韓的思考有共通之處。

 李在明與石破茂著手建構超越美日韓框架之兩國間的安保合作,並摸索中、日、韓三大經濟體的合作,以平衡「川普關稅」對韓國外向型經濟的衝擊。李在明的外交避險操作難度不僅取決於美中競爭的激烈程度,更需韓國的國家實力與執政團隊的集體智慧相輔相成,此決定地緣政治籌碼的優勝劣敗。

 據韓國東亞研究院的調查,在戰後歷代日本首相中,韓國受訪者對石破茂的好感度最高,此應是石破在歷史問題上誠實以對所致。但他是少數執政,形勢比人強,為免自民黨保守勢力反撲,石破打消9月2日發表戰後80年見解的念頭。

 日本參議院選舉敗北的石破在民調上雖有起色,多數民意亦不認為石破需為敗選下台負責,但自民黨內逼宮聲浪不斷,若日本右派取而代之,「歷史認識問題」或將重回日韓關係,阻斷李在明的「重視日本」外交布局。(作者為輔仁大學日文系所特聘教授兼日本暨東亞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