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合峰會聽到國際板塊裂變

在大陸九三閱兵前夕,上海合作組織(以下簡稱上合)領袖年度峰會在天津舉行。原以為上合峰會不過是九三閱兵的「前菜」,但事實上,相較於象徵意義更高的北京天安門閱兵,天津峰會透露出的多重訊號,才真正具有「國際政治板塊裂變」性質。
首先,上合組織天津峰會實質上是與「川普2.0」政治、經濟兩大國際戰略的一次正面較量,核心是「中俄印」協同戰線的成形。在政治面向,川普上台後積極調停已持續3年的俄烏戰事,美俄高層對話恢復,卻戲劇性地出現了歐洲與烏克蘭抱團取暖、一同與川普討價還價的新格局。在此背景下,俄羅斯與中國、印度兩大重要力量藉由上合天津峰會緊緊連結,反而讓川普變成「夾心餅乾」。
在經濟面向上,印度莫迪政府面對川普貿易戰時,反制甚至比北京還強硬,而此次天津峰會成為中印關係大幅改善、快速走近的契機,一旦中印兩個人口大國、製造大國走到一起,顯然會令川普發動全球性關稅戰的威懾效果大打折扣。與此同時,習近平在天津峰會上宣布成立上合組織開發銀行,成為其任內繼亞投行、金磚新開發銀行之後,第3間由中方主導的國際金融機構。
上合組織開發銀行的成立,近期意義在於,當川普多次揚言制裁與俄羅斯保持密切經貿往來的中、印後,中俄印反而共同宣示金融合作,繞開美元結算體系的意味濃厚,當然會在國際政治層面產生持續迴響。
另一方面,從遠期意義分析,大陸10年內連續成立3間國際金融機構,且覆蓋國家多有重疊(一帶一路、金磚、上合多為亞歐國家),根本目的還是做大人民幣國際化的蛋糕,至少在北京的外交夥伴群體間「去美元化」。
這次上合天津峰會可視為國際政治板塊裂變的先兆,根本原因是川普2.0的孤立主義政策開始在全球範圍內產生連鎖反應,並迅速轉化為制度化的外交行為。
上合組織成立伊始就被外界視為「東方北約」,隨著近年來的擴容,觸角已覆蓋整個亞歐大陸,此次會議亦吸引到越南總理與會,此乃川普深化美國外交孤立主義的直接產物。
正所謂「外交是內政的延伸」,上合天津峰會之所以成為一場足以撼動國際政治板塊的重要會議,與大陸高層在今年4月召開「中央周邊工作會議」有密切關係,而當時大陸央視新聞畫面亦顯示,那次會議上全體與會官員的桌面上沒有擺放紙、不許記錄,更凸顯那次會議的重要性。
另值得注意的是,天津峰會期間,負責黨務工作的政治局常委蔡奇與印度總理莫迪、土耳其總統艾爾段等元首單獨會晤,亦是大陸高層對內、對外政治與政策的重要觀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