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團隊困在同溫層
我見我思

內閣小改組後的新任閣員1日走馬上任,總統府也宣布調整國安團隊,延攬曾擔任過駐美代表處政治組長的趙怡翔、總統府言人李問出任國安會副祕書長。顯然,這波改組「年輕化」和「對外溝通」成為調整重點,但仍離不開「同溫層找人」,要想就此化解當前國內外困境恐怕很難。
726和823兩波大罷免重挫民進黨,也讓支持大罷免的賴清德總統和行政院長卓榮泰民調直直落。為了重拾民眾對執政黨的信心,賴被迫啟動內閣改組,除了維持「賴卓體制」,撤換的清一色都是被賴政府認為「對外溝通不良」的閣員。
對於此次改組,賴總統日前說明,主要秉持重用年輕人、重視專業、重視經驗等三個特色,希望內閣調整後,能讓內閣更有行動力、更有行政效率、更能夠貼近民意,並能以經濟、民生、青年、弱勢等四個優先為目標。
不只閣員有年輕化趨勢,1日公布的國安會新成員,包括新任副祕書長趙怡翔和李問也都是30多歲的新世代人才,連同行政院祕書長張惇涵、副祕書長阮昭雄,除了年輕,還有個共同特色,就是曾經擔任過民進黨、賴辦或是總統府的發言人,擅長對外溝通。
事實上,賴政府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無法廣納各界意見,甚至對不同政治立場的人士進行追殺,導致政黨和社會嚴重對立;加上政策上無法聆聽基層民意,也無法針對問題「對症下藥」,才會讓支持度不斷流失。
賴清德去年520上任後,在野黨提出「國會改革法案」,執政黨事前不溝通,等立法院三讀通過才提出釋憲,並由「綠友友」的大法官火速作出違憲判決;今年初立法院審查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執政黨還是不溝通,等預算遭大幅刪凍才與罷團聯手發起大罷免,讓朝野陷入長期的政爭。
對待陸配更是不手軟,不僅針對特定言行撤銷居留權,更要求必須提出撤銷陸籍證明,否則不得擔任公職等追殺手段;對待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案,則不斷將資料提供特定媒體主導輿論風向。賴政府對於國際局勢更是無法掌握,才說台灣對等關稅不會超過日、韓,最後卻被課「20%+N」的疊加關稅,無論是國安還是行政團隊都早已落漆。
賴政府面臨的不只是溝通問題,而是閣員戴上政治「有色眼鏡」提出政策,但這波內閣改組,以政治手段引發社會對立的閣員不僅沒被撤換,還繼續在同溫層找人,讓賴團隊的政治偏見越來越深。這樣的團隊如何達到賴清德所說「更有行動力、更有行政效率、更能夠貼近民意」的目標?令人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