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3鄭郁蓁/台北報導

過敏性鼻炎 20歲以下盛行率近4成

image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溼科醫師姚宗杰(中)2日說明,國內最常見的過敏類型就是過敏性鼻炎,國內20歲以下族群的盛行率高達37.8%。(鄭郁蓁攝)

 九月開學季,孩子回到校園卻開始出現鼻塞、流鼻涕、打噴嚏等症狀,家長可得多留心!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溼病醫學會理事長姚宗杰提醒,國內20歲以下過敏性鼻炎族群的盛行率高達37.8%,提醒最好在過敏發病早期就確定過敏原,有望「重塑免疫」。

 今年18歲的陳同學從小即飽受流鼻水與鼻塞之苦,不僅上課要一直擦鼻水,連吃飯時也受影響;鼻塞時食慾減退,晚上睡覺也常常因為鼻塞而驚醒,睡不好無法專心讀書,衝擊課業表現外,同學還會因此開他玩笑,人際關係也受困擾。

 姚宗杰指出,國人最常見的過敏類型就是過敏性鼻炎,據統計,台灣20歲以下的過敏性鼻炎盛行率高達37.8%,是全年齡的1.4倍,平均每5人中就有2人罹病。另一項亞洲回顧性研究也顯示,過敏性鼻炎約有40%的病患在6歲前發病,另有30%於青春期發病,對兒童與青少年的衝擊不容小覷,迫切需要新的治療選擇。

 台灣過敏氣喘暨臨床免疫醫學會理事長呂克桓說,兒童、青少年病患以傳統治療為主,臨床上會優先使用抗組織胺、鼻噴類固醇作為治療武器,透過抑制免疫反應,來緩解症狀,可以幫助輕度病患控制症狀。但中重度的兒童、青少年患者可能因為症狀影響,導致上課難專心、夜間難入睡、嗅覺受影響、常常揉眼睛等問題。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小兒部王敬瑜醫師提及,新一代舌下減敏療法適應症已新增5歲至11歲的病患,只要確認過敏原為塵蟎就有機會用藥,透過每日服用一次藥物的方式,達到長期接觸少量塵蟎萃取物的效果,達到重塑免疫。

 王敬瑜也提醒,不少孩子的家長會太相信偏方或保健食品可以改善狀況,但過敏性鼻炎的治療,也需要仰賴醫師、病患的配合,在過敏性鼻炎臨床已有更多治療選擇的今日,建議在醫囑下,透過科學治療控制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