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3王家瑜/台北報導

常脹氣勿輕忽 幽門桿菌恐變胃癌

同住成員一併檢測 降罹病風險

image
經常脹氣、反胃、胃酸逆流、食慾不振,這些症狀背後可能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多年後可能演變成胃癌。(王家瑜攝)

 經常脹氣、反胃、胃酸逆流、食慾不振,這些症狀背後可能潛藏致癌危機!幽門螺旋桿菌是國人常見卻容易忽視的健康隱憂,研究顯示,9成胃癌與幽門桿菌有關,但許多人因症狀輕微或習以為常,常延誤檢測與治療時機。值得注意的是,幽門桿菌可透過家庭共餐、經口餵食等方式傳播,若只治療單一個案,仍可能出現家人間反覆交叉感染,因此建議同住成員一併檢測。

 幽門桿菌主要寄生於胃部黏膜,能分泌「尿素酶」分解胃中的尿素,利用產生氨與二氧化碳,以中和胃酸而存活。聯安診所內視鏡室主任醫師徐兆甸說明,在病程發展成胃癌之前的任何階段,只要成功根除細菌,就有機會中止病情惡化,因此篩檢與治療幽門桿菌已成為胃癌防治的重要策略。

 徐兆甸指出,幽門桿菌可在胃部潛伏多年,導致慢性胃炎、潰瘍,甚至演變為胃癌。特別是胃炎、消化性潰瘍、有胃癌家族史等高風險族群,或是長期食用醃漬、高鹽食物、有吸菸習慣者,更應及早檢測並根除幽門桿菌,以降低未來罹病風險。

 徐兆甸分析三大檢測方式,胃幽門桿菌呼吸檢測(碳13呼氣測試)準確度最高,可達95%,安全性高,3歲以上即可檢測,但需停用強效抑制胃酸藥物2周、抗生素4周,且必須空腹。

 糞便抗原檢測準確度約為90%,優點是不需喝藥水,但仍需停用胃藥和抗生素,適合兒童與不適合做呼氣試驗者。由於檢體需冷藏保存,便祕者或無法及時採檢者可能影響結果準確性。

 血清抗體檢測僅需抽血、快速方便,但無法判斷是否為「現正感染中」,因為即使細菌已清除,抗體仍可能持續陽性,因此不建議用於決定是否除菌,也不適合作為治療後的追蹤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