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5李念庭、袁茵/綜合報導

醫美管理寬鬆 醫籲從源頭做起

image
生活熱門

 近年醫美爭議頻傳,北市衛生局去年受理高達90件美容醫學爭議案件,創歷年新高。醫師直言,現行美容醫學管理制度寬鬆,連剛畢業、未接受專科訓練者,都能直接從事醫美業務,不禁憂心民眾安全,呼籲衛福部從源頭管控,限制醫師資格,避免發生更多憾事。

 去年底台北市一名女子到醫美診所電波拉皮,進行舒眠麻醉後血氧濃度不穩,失去呼吸心跳,送醫搶救不治;另一名北市蔡女,今年6月到診所施打俗稱「牛奶針」的靜脈注射麻醉,亦忽然失去生命跡象。4日立委陳昭姿召開記者會,一名林小姐進行抽脂、脂肪填充手術,術後卻休克、多重器官衰竭,最終得終身洗腎。

皮膚科醫學會理事王昭欽直言,相較專科醫師制度的養成與考核,有嚴格要求從業醫師的專業能力,國內目前針對美容醫學的管理制度寬鬆,更出現「直美」現象,也就是連剛畢業、未接受專科訓練者,都能直接去做醫美業務,加重對民眾安全的擔憂。

 衛福部2018年制定《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特管法),限制削骨、拉皮、抽脂、隆乳、隆鼻等8類美容醫學手術,須由專科醫師執行;並設有落日條款,不具專科資格醫師可透過執行案例數、相關訓練證明,向主管機關申請認證登記。

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表示,美容醫學手術上,有考慮到對民眾生理風險較大,所以除了一般法規外,另在特管辦法中有特別對施術人的資格要求,且也要求醫療機構若要做抽脂、自體脂肪移植等特定美容醫學手術,必須先提報計畫給衛生局取得登記核准,診所才可執行,且執行醫師也有特定資格要求、訓練加強,以及緊急後送計畫等。

 王昭欽指出,特管法已多年未更新,且美容手術在美容醫學中,只占一小部分,更常見的是微整形、雷射光療、針劑注射等非手術療程,此部分卻沒有專科醫師資格限制。他強調,任何醫療業務都有專業所在,應有相對應訓練才能執行,呼籲衛福部從源頭管控,限制醫師資格,避免發生更多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