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奶說故事 「老玩童」找到新人生

從銀髮族活動的反饋或相關學術研究中發現,銀髮族參與社會學習與支持時,並不甘於「被照顧」,而是希望「能貢獻」。教育部和民間近年也開始推動代間學習與青銀共學等政策,例如屏東基督教醫院的「說故事爺奶」計畫,試圖從「為銀髮而設計」轉為「讓銀髮發光」,幫嬰兒潮長者創造舞台。研究指出,「代間互動」對長者與兒童的健康與學習都有助益。
屏東基督教醫院在公益募款支持下展開「說故事爺奶」計畫,培訓熟齡者成為繪本導讀師走進社區,為學童導讀。目前專案成員有20人、平均年齡68歲,6年來曾走入兒童病房或門診、校園、教會、社區據點、百貨公司等,辦過上百場活動,最常聽到的回應是「爺奶說故事就是不一樣」,他們以生動表演方式,成功吸引孩子在學齡前接觸不同的人群及議題。
「在繪本的世界裡,療癒別人同時,也療癒了我自己!」孩子們口中的萱萱奶奶,年近6旬時發現身體出現異常,決定辭掉工作好好靜養,但又不想就此蹉跎人生,因此加入「說故事爺奶」培訓。她說,自己在分享故事的過程,不僅增加面對觀眾的膽量,也更有自信、增廣見聞。
屏基也說,去年專案加入食農及食品教育議題,除長輩學習新的知能外,也能結合自身生命經驗,透過繪本與互動過程,讓孩子認識環境及食物,建立健康的飲食觀念,促進世代共融,也提升自我成就感與價值感。
台科大專技副教授石美芳在研究中指出,代間共學實踐可讓長者與包含孩童在內的多元年齡層,透過不同創作形式和生活文化課程共學,不只文化傳承,也改善長者孤獨感和人際互動。其他相關研究也顯示,代間學習活動能有效促進長者認知,並提升心理福祉,同時培養孩童對老年價值的理解與尊重。
整體而言,從政策、理論到實務,石美芳強調,建立跨世代合作學習環境、設計合作學習策略,及平等地位與互信互賴,是成功推動的關鍵原則;將長者的「人生厚度」轉化為社會的「學習資產」,不僅讓長者活得更有意義,也為年輕世代創造與他們對話、學習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