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7丁治綱/新聞透視

退休族 社會的寶貴人力銀礦

image
退休族是社會的人力銀礦,圖為高市旗山區隘堤咖啡,由阿公、阿嬤當咖啡師、服務生,樂活人生還帶動地方觀光產業。(陳宗卿提供/丁治綱高雄傳真)

 台灣「戰後嬰兒潮世代」是指當前61歲至79歲的民眾,超過500萬人,為人口結構中龐大的族群。但勞動部統計處最新公布,我國65歲以上勞動參與率不到1成,遠低於鄰近國家韓國、新加坡及日本;倘若沒有改善方法,提升銀髮族社會參與行動,無疑是蠟燭兩頭燒,既浪費寶貴人力資源,又增加社會負擔。

 根據國外報導,美國嬰兒潮世代累積財富達80兆美元,相當於美國一半以上家庭財富。若有效引導,高齡世代將不只是「社會負擔」,而是推動社會的動能,如同美國退休者協會(AARP)執行長詹金斯倡議「顛覆年齡運動」,讓退休者成為志工、社群領袖與慈善資源的核心。

 台灣方面,雖然勞動部推出「55+就業促進獎勵」,希望鼓勵事業單位進用中高齡與高齡人力,各縣市也設置銀髮人才服務據點,但實際媒合量能有限,未能發揮嬰兒潮世代的人力資源。

 除了官方行動,民間與學界力量也展現創新模式,透過代間共創將生命經驗轉化為教材,促進世代交流。這些實驗模式雖然規模有限,卻提供政策推動的重要參考,顯示社區與教育合作能為高齡世代打造新舞台。

 從學者建議及各種實驗確實可看出,政府除就業補貼外,還需建立銀髮專屬培訓與友善職場制度,鼓勵企業設計彈性工時。教育與社區層面,則應推動「需求導向」的終身學習,將長者導入教育、文化導覽、志工及地方產業角色,而非僅以休閒課程填補時間。

 台灣若僅任由退休的嬰兒潮世代投閒置散,不僅增加長照與社福壓力,也錯失轉化為「人力銀礦」的契機,如何讓銀髮世代從打發時間走向創造價值,將是台灣社會必須面對的關鍵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