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回歸政壇的火力

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交保後火力重開,「執政黨不要讓台灣變得四分五裂,賴清德你好好想一想吧!」、「請問檢察官,查了1年到底查到了什麼?什麼都沒查到!」短短7分鐘的談話馬上引來總統府和北檢的回應,成為媒體焦點,阿北不僅滿血復活,更型塑自己不畏打壓、不畏權勢,「壓不扁的玫瑰」形象。
不同於一般政治人物羈押後銳氣全消、謹言慎行,深怕再被關回去。阿北「硬」是不一樣,就在北檢、北院門口就直接開嗆司法檢調、總統府,逼得原本還在「研議」是否抗告的北檢,立刻發新聞稿反擊,決定提出抗告,「越關越大尾」、「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柯文哲深諳政治以及語言的藝術,更知道小草以及市井小民對於民進黨的憤怒,需要一個「悲劇英雄」作為情緒的出口。
柯文哲交保受關注的現象,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民眾對執政者不滿的投射效果,一種心有戚戚焉地感同身受,擔心自己會不會成為司法的下一個受害者,悲劇英雄並不是柯文哲,柯文哲不過剛好是個化身。
從2014年台大MG149案,讓柯文哲起心動念參選台北市長,創造了「柯文哲旋風」,柯從來不怕打壓;12年後,柯能否通過政治的打壓、司法的檢驗,浴火鳳凰、風雲再起,大家都等著看。「柯文哲2.0」不僅搶走了等不到重量級新主席的國民黨聲量,恐怕未來他的火辣批評也會讓民進黨天天如芒刺在背。
其實柯文哲的硬底氣也來自民進黨的大罷免大失敗。藍白聯手讓大罷免以32:0完封綠營,代表多數人對於執政黨用國家機器打壓政治異己的反感。而柯文哲長時間被羈押,對檢察官的大力抨擊,也顛覆了過去大眾都認為要順從司法的印象。之前週刊如何拿到偵訊相關資料至今仍沒調查出結果,但柯文哲一講話,北檢馬上撂話要抗告,這會讓民眾認為司法已淪為部分檢察官意氣之爭的工具,重創司法形象。
如果仔細觀察柯文哲的崛起之路,與美國總統川普頗有雷同之處,政治狂人、不怕犯錯、不怕爭議、不怕衝撞、善用民粹,同時「讓政治成為一種信仰」,加上被關後,更形塑了「台灣曼德拉」的新形象。雖然柯目前已非民眾黨主席,外界也一直在討論民眾黨「兩個太陽」的問題,但在小草簇擁下交保的柯文哲可說是強勢回歸,未來白營對民進黨可望有更大的攻擊火力。
在國民黨新主席「九子搶位」的紛亂下,柯文哲短期內可望成為在野力量的大聲公,綠營是否會採取捧柯策略以分裂藍白,還有待觀察,但柯文哲勢必再次掀起政治海嘯,如何牽動民意板塊將是各政黨最關切的重點。(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系兼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