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0魏國彥

地族重組 捍衛國土

環境與人/專欄

image
(圖/本報系資料照)

 80年代初我到美國留學,接待我們的「國際學舍」辦了迎新晚會,會中有個餘興節目,主辦方給我們相同的5個英文字母,到對方的字板上去擺放,是個填字遊戲。我代表台灣隊擺出EARTH,對方則擺了HEART,我十分驚異,僅僅一個字母H的調動出現了兩個不太相關的字眼,影響了後續拼字的脈絡而有了難易。當年的勝負不復記憶,但始終記得「土」與「心」兩個英文字「同根生」的奇妙連結。

 現今全球環境巨變:土地污染,食物鏈成了疾病的溫床;土壤鈍化,農作物營養不良;土地利用失衡,生態服務功能淪喪;林地減少,自然碳匯失常。種種問題都與地球表面這一層薄薄的土有關,其崩壞速度讓人們觸目驚心,甚至傷心欲絕,讓我又想起40多年前的遊戲,5個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意思,無論是「地」或是「心」,都破碎了。

 最新劇碼最近在高雄鄉野上演:上百台怪手挖掘,上千輛卡車進出,挖走土方土石,運來營建或工業廢棄物傾倒填放。有的土坑深達20公尺形成「美濃大峽谷」。不遠的另一個山窪,林木被剃光,據說要鋪光電板,以綠電為名謀殺綠地。

 原本的綠地田野被工業化的刀鋒開膛破肚,這全球在地化的連番場景在許多後進國家反覆上演。我們地球系統學者標示為「臨界帶」的,也就是大氣與地球的介面、海洋與陸地的交界、人與土地的關係,都傷痕累累。「土壤安全」概念在十多年前應運興起,成為國安議題與地球永續重要的一環。

 正如法國當代哲學家拉圖指出,全球化浪潮中我們要重新著陸,在自己的土地做一個新的「地族」同盟者。在他的分類架構,「地族」包含雨水、溪流、山坡地、崩塌地、森林、植被、農場、露營地,及生活其間的獵人、農民、蝴蝶、毛蟲、飛鳥、魚蝦、山豬、水鹿;而國家另有一群傾向「現代國家」建構的「離地族」或「人族」。在台灣,他們戴著「現代性」的光環,把這裡的土方運出去,把外地的廢棄物運進來,身後有著模糊不清的資本流動,把一塊土地剝三次皮,賺取的利益遠勝於繳納的罰鍰。

 拉圖說:「生態需要重新被政治化」。他對生態運動的診斷是:沒有敵人的政治是無法運作的。問題是,誰是朋友?誰是敵人?我們捍衛什麼?哪裡是我們的領土?我們來自何處?將去向何方?方向不只是空間問題,也帶有時間的向度,晚了就哪也去不了了!

 台灣的環團已到了要重新武裝自己、擴大結盟的時刻。所謂「武裝」指的是認識論與倫理學的深化,所謂「結盟」是要串連流域研究學者、昆蟲學家、森林研究者、氣候學者、臨界區的研究者,因為丈量在地的地圖需要知識,知識將帶來力量,論述將鼓動新血,從而重新組裝「地族」集群的實踐力量,生長新的行動者網絡,進行一場土地之爭,一場心靈之戰。(作者為逢甲大學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