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報導 美暫停對台軍援 恐成新現實
專家分析 川普自以為的戰術退讓 將讓北京有機可乘

美媒先前揭露,美國總統川普為促成「川習會」,今夏拒絕一筆逾4億美元(約新台幣121億元)的對台軍事援助。英國《衛報》指出,川普暫停對台軍援,令外界擔心他會利用台灣為籌碼,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專家認為,華府暫停對台軍援恐讓北京有機可乘,川普原本只是「暫時性的戰術退讓」,最終可能延長成為「新現實」。另有日媒指出,中國正試圖要求美方以「不支持台灣獨立」,作為川普訪中的條件。
川普訪中要件 日媒:宣布不挺台獨
《華盛頓郵報》19日引述知情人士消息指出,川普的這項決定,代表美國對台政策的重大轉向。據悉,這筆對台軍援計畫涵蓋彈藥和無人機,將比先前幾輪美國提供的武器「更具殺傷力」。還有人透露,川普政府認為,台灣應如歐洲國家般出錢買武器。
《衛報》20日接著報導,自2022年起,美國總統每年獲得國會授權,利用「總統撥款權」可向台灣和烏克蘭提供10億美元的美國武器,但川普在今年初再度執政後,立場改變,不支持無償提供武器。
自川普第2任期開始,對台政策明顯降溫。他質疑美國援台的價值,認為台灣應該支付美國「保護費」。台灣也相應增加國防開支,並計畫在2030年前,將國防預算提升至GDP的5%。
川普暫停對台軍援的消息經華郵曝光後,引發關切,在台北的南港展覽館正在舉行「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TADTE)」,也掀起討論。《衛報》指出,台灣政府不願證實或否認《華郵》的報導,僅稱美國「長期一直支持台灣加強國防實力」。
暫擱台海問題 學者:並非放棄台灣
「國際危機組織」東北亞資深分析師楊皓暐認為,川普暫停對台軍援,可能是為了讓他專注與北京達成最佳協議,而將台灣問題「擱置」,並非放棄台灣。不過,他也警告,川普將暫停對台軍援視為「暫時的戰術性退讓」,但事實上是為北京創造機會,讓「暫停」持續,進而可能演變成一種新的現實」。
華府智庫「捍衛民主基金會」資深研究員辛格頓則告訴路透,川習通話的結果對中國有利,北京押注於高宣傳效果、低實質意義的成果,例如象徵性的芬太尼行動,將會被用來交換在關稅、科技管制以及台灣問題上的鬆綁。
《衛報》並指出,正值美國全力推動與中國的貿易談判之際。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9日通話後表示,雙方在貿易、芬太尼和TikTok等議題上,都取得富有成效進展。雙方也同意10月31日在韓國舉辦的亞太經合會(APEC)峰會期間會面,川普明年初可能到訪中國。事後公開資料顯示,美中元首全程隻字未提「台灣」。
消息人士分析 陸密切關注美方動向
但全球政治風險諮詢組織「歐亞集團」中國總監蕭嫣然表示,北京將利用美中領袖的接觸,試圖在台灣問題上獲得進一步保證,但她暗示美國將繼續挺台。她說,「在川普訪中後,對台軍售、賴清德過境美國,以及其他對台支持行動很可能就會恢復。」
不過,日本《讀賣新聞》21日報導,消息人士透露,中國正試圖要求美方以「不支持台灣獨立」,作為川普訪中的條件。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官方聲明未提川普訪中事宜。一位熟悉美中事務的消息人士分析,中國會密切關注美方動向,謹慎評估是否接受(川普)訪中、及具體時機。
《讀賣》認為,川普為尋求與中國達成協議,近期已有弱化對台政策干預的跡象,例如暫停對台軍援,中國或將此視為良機,進一步迫使美國做出更多讓步。(相關新聞刊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