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4楊渡

兩個歷史時刻 印證台灣主權真相

另一種凝視/專欄

image
(圖/楊渡提供)

 有關台灣主權未定論,美國還未改口。不過,我倒是想用兩個歷史時刻來印證主權的真相。

 第一個是在1895年6月2日,清廷代表李經方(李鴻章義子)應日本的要求,來到台灣辦理交接。

 在此之前,4月17日,《馬關條約》簽訂,主要是確認朝鮮獨立,清朝向日本賠償軍費庫平銀2億兩;向日本永久割讓台灣島、澎湖群島與台澎附屬各島嶼,以及北緯41度線以南的遼東半島……。

 清廷將台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台灣住民中引起了軒然大波。5月19日,一艘法國巡洋艦抵達基隆,法國軍官在21日拜訪唐景崧巡撫時,表明如果是為清政府取回土地,相當困難;但如果是為台灣保護人民,比較容易。為了得到法國軍艦的支持,原本猶豫不決的唐巡撫在5月25日宣告獨立,並發布《台灣民主國獨立宣言》。5月29日,日本近衛師團的主力部隊與樺山總督在沖繩會合後,日軍在澳底(今新北市貢寮區境內)登陸。

 接下來便是6月2日,李經方應日方要求來台交接。據傳他不想到台灣島上交接,因為「台灣島民群情激憤,怕被暗殺了」。於是日本派出小艦艇,把李經方接上軍艦「橫濱丸號」,在基隆外海,靠三貂角的海面上,將《交接台灣文據》交到日本代表、首任台灣總督樺山資紀的手上,完成交接儀式。李經方也透過屬下,正式告知要唐景崧不得抵抗,立即進京陛見,命所有文武官員內渡。

 這個儀式的重要性在於,它是台灣主權屬於清朝的證明。如果不屬於清朝,何來「交割」?不屬於清朝的土地,怎麼需要「交割」?

 悲哀的是,在台灣的清廷官兵在內渡要求下,雖然掛著民主國名號,卻不知為何而戰、為誰而戰,根本無抵抗意志,一遇日軍即潰散,反而回到台北城內劫掠,各自捲款私逃。唐景崧也逃走,成為「十日總統」。

 如果認為政權轉換了,就無權索要原來的國土,那麼中華民國怎麼有權將清朝割讓出去的土地要回來呢?那麼東北、遼東半島、台灣等都是清朝割讓出去的,中華民國怎麼擁有主權?

 主權未定論?連一點國際法都不懂嗎?關鍵是:無論朝代叫清朝、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中國」,只不過此時誰執政,誰代表「中國」的法統爭議而己。還給「中國」是明確無比的。

 這個就是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後,台灣光復是由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派代表陳儀來台灣辦理接收儀式的道理。

 第2個關鍵時刻是:1945年10月25日中山堂,10時正,日本末代總督安藤利吉大將率領諫山春樹參謀等人,身著軍服,走入會場,向受降官敬禮。他沒戴軍帽,沒有佩刀,站在台下,低頭垂首。許多人想起他以前跋扈飛揚、殘暴殺戮的模樣,不禁感慨萬千。

 陳儀受禮完畢,即席宣讀受降書。安藤利吉在降書上簽字,完成儀式,立即退席。日本殖民統治,從這一刻起,隨著安藤利吉,從台灣退席。陳儀在台上正式宣布:「從今天起,台灣及澎湖列島已正式重入中國的版圖。」

 這兩個歷史時刻,清晰印證台灣主權歸屬於中國。至於誰代表中國,那是兩岸分裂後,下一個階段的課題。所以,不要再說主權未定論這種歷史倒置的傻話了。(作者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