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30呂昭隆/台北報導

台海兵推示警 外島防禦亮紅燈

國軍難以島島皆守 缺乏明確交戰規則及增援戰術 政府應建危機應變機制

image
民間版的台海防衛兵推指出,以國軍現有兵力,現實上難以維持「島島皆守」的軍事防衛能量。圖為金防部在金門大橋烈嶼端進行「重要防護目標應援演練」。(本報資料照片)
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和平與安全中心26日舉行《台海防衛兵推總結報告》新書發表會,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黃介正(右起)、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董事長黃煌雄、前國防部參謀總長李喜明出席。(鄧博仁攝)

民間版的台海防衛兵推總結報告指出,以國軍現有作戰部隊的部署及編現比,現實上難以維持「島島皆守」的軍事防衛能量。針對外離島之防衛作戰,政府及國防部除現行「獨立固守」之原則性指導外,缺乏明確的「交戰規則」以及創新的遠距增援作戰思維。

 由前監委黃煌雄擔任董事長的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於6月邀集國際戰略專家,舉辦被稱為總長級的「台海防衛兵推」,引發外界高度關注,該基金會近來發表總結報告。

 報告建議,針對台澎防衛作戰計畫,國防部應正視外離島防衛作戰的困境,就軍事作戰需求檢討相關政策與資源分配,並擬定狀況應處指導原則;國防部應協同內政部與海洋委員會,共同檢討外離島駐防國軍與海巡兵力,以及如何強化外離島警察、消防、民防力量之綜合運用。

 民間版的台海防衛兵推,想定中共組已攻打金馬外島,占領東沙島,同時封控台海;在中共組所設「強勢海上司法隔離」壓力下,台灣組仍受制於「避免擦槍走火、引發戰端」的政策框架中,導致無法整合海巡、海軍,甚至空軍等跨軍種力量協同應對,全案處置上傾向維持「純屬司法執法事件」的思維架構。

 報告指出,兵推過程中,面對突發局勢,台灣組初期僅派遣一艘海巡艦前往處置,當該艦遭中共海警艦衝撞後,又緊急再派遣另一艘海巡艦支援,最終中共組提出「基於一個中國原則」要求進行談判時,台灣組回應「可於無前提下展開對話」,展現高度克制作法。

 報告指出,現有外離島守備兵力,已經難以因應中共解放軍的正規或非正規三棲作戰的現實挑戰。面對解放軍特戰旅、空降旅與兩棲旅等重裝機動部隊,我外離島守備部隊在無海空火力支援的條件下,難以有效抗敵防禦,顯示現行外離島兵力部署規模與武器裝備,與實際威脅存有重大落差。

 報告指出,兵推過程中,雖然台灣組在東沙失守後展現出對戰略局勢的快速反應,並開始啟動無人艇等不對稱戰力分區部署,反映在資源有限情況下,仍致力於透過創新戰術手段延伸防衛作戰效能,但此舉仍難彌補東沙戰備的薄弱及缺乏聯合火力支援或策應的現實。

 總結報告認為,面對外離島遭全面封鎖之風險,政府應嚴肅以對,並預先建立危機應變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