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30林周義/台北報導

登山健走強心肺 充分熱身防傷害

爬山宜間歇性休息 使用登山杖 避免急下坡 補充水分、電解質預防抽筋

image
登山、健走是相當受歡迎的有氧運動,不僅能強化心肺功能、提升體力,還能紓解壓力,但若沒做好準備、忽略身體負荷,容易導致運動傷害。(讀者提供/林周義台北傳真)
(太陽星提供)

登山、健走是相當受歡迎的有氧運動,不僅能強化心肺功能、提升體力,還能紓解壓力,但若沒做好準備、忽略身體負荷,容易導致運動傷害。常有患者到了診間就抱怨「醫師,我下山的時候小腿外側痛到不能走」、「我去爬山腳踝扭傷了」等。中醫師提醒,運動前要充分熱身、伸展,選擇合適的鞋襪,別勉強攀爬或快速下坡,並且要補充水分、使用登山杖。

 東港馬光中醫診所副院長蘇奕蓁說,登山、健走常見的運動傷害有扭傷、肌肉拉傷與痠痛、膝關節疼痛、筋膜炎、水泡與皮膚擦傷。扭傷常發生在腳踝、膝蓋,尤其在崎嶇或溼滑的山徑上;肌肉拉傷與痠痛,則發生在長時間上下坡時,容易造成大腿、小腿肌肉受傷。

 蘇奕蓁指出,膝關節疼痛,又稱登山膝,因長時間下坡對膝蓋造成壓力,導致髕骨與股骨間的摩擦增加;筋膜炎則是長時間負重行走,導致足底、膝外側筋膜長期緊繃、摩擦;而鞋襪的摩擦則會導致水泡,背包肩帶、腰帶的長時間壓迫,也會造成擦傷。一旦超過72小時都沒有改善,建議就醫進一步檢查。

 中醫治療運動傷害,著重在調理氣血、舒筋活絡。蘇奕蓁說,拔罐放血適合用在局部扭傷、腫脹、瘀青嚴重的患者,在患處消毒後點刺出血,並用拔罐杯拔出血來,消毒患處後,擦上優碘,腫脹會消很多。

 另外,也可針對局部痛點或循經取穴(如:委中穴、足三里穴、陽陵泉穴等)舒筋活血、減輕疼痛與腫脹。病患也可使用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中藥貼布,如紅花、黃柏、沒藥、三黃等成分,也可視傷勢給予活血化瘀、止痛、強筋壯骨的中藥方劑,例如舒筋活血湯、正骨紫金丹等。

 蘇奕蓁提醒,運動前要充分熱身、伸展,避免突然用力導致拉傷,記得選擇合適的鞋襪及裝備,防滑登山鞋、透氣吸汗襪都有助於減少水泡、跌倒風險。登山時,宜間歇性休息再爬,腳力差者不宜一次爬太久,避免勉強攀爬或快速下坡,每半小時應小歇5分鐘。補充水分、電解質,可預防抽筋與肌肉疲勞。

 她也提醒,增強膝蓋與腳踝的穩定性,也可減少受傷機率,建議定期訓練下肢力量與核心肌群。登山應準備登山杖,下坡時可減輕膝關節壓力。平常有肌肉痠痛、舊傷者,要積極到中醫診所針灸、接受治療,避免爬山後復發。(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