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30鄭郁蓁/台北報導

秋燥防嘴破 善用涼性食材

image
秋燥易上火,容易口腔潰瘍、喉嚨痛,中醫提醒秋天不用硬要補。(鄭郁蓁攝)
(太陽星提供)

 時序入秋,乾燥的「秋燥」開始影響人體健康。Dr.Nice宜蘭新悅中醫診所副院長楊雅心指出,秋燥容易損傷口鼻咽喉黏膜,加上水分攝取不足,常引發上火,導致口腔潰瘍、喉嚨疼痛等,許多人因此飽受「嘴破口難開」之苦,中醫師提醒,不必因為秋天「硬補」,小心越補越上火。

 楊雅心解釋,上火可分為外來之火與內生之火。前者多因風、寒、暑、濕、燥、火等外邪侵入,導致體內生熱化火;後者則與新陳代謝旺盛、產熱過多有關。常見症狀包含面色潮紅、雙眼紅赤、口乾舌燥、牙齦腫脹、口腔潰瘍、煩躁失眠、鼻出血、便秘及發熱出汗等。

 口腔潰瘍俗稱「嘴破」,尤其秋季乾燥少雨時最常出現。楊雅心指出,患者常在口腔黏膜處出現一至數個潰瘍點,伴隨灼熱與疼痛感,大多可在短期內自行痊癒,但若免疫力較差或長期反覆發作,甚至超過一個月未癒,便須提高警覺,嚴重時恐增加黏膜癌變風險。容易因秋燥上火而口腔潰瘍者,楊雅心建議,除了多喝水,應攝取富含維生素B群及維生素C的新鮮蔬果,並善用寒涼性食材,如絲瓜、西瓜、薏仁等,有助清熱祛火。

 至於禁忌飲食,楊雅心表示,秋冬陽氣漸弱、津液減少,此時若過度進補,容易「火上加油」,嘴破者,薑母鴨、羊肉爐等熱補食材,以及燒烤、油炸、辛辣、重口味食物,還有酒、薑、蔥、蒜等辛溫之品,都應避免,以免「越補越大洞」。

 楊雅心提供兩道食譜:其一是「綠豆薏仁粥」,具消熱解毒、利濕健中之效,適合當點心;另一道則是「枸杞炒絲瓜」,能解毒消痛、化淤清熱,對咳嗽咽痛亦有輔助改善。簡單烹調即可達到清熱祛火、預防潰瘍復發。

 楊雅心表示,秋燥時節除了調整飲食,保持作息規律、避免熬夜、維持心情舒緩,同樣是預防上火與口腔潰瘍的關鍵。(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