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30王家瑜/台北報導

戒菸戒酒 有助幽門桿菌治療

image
肝膽腸胃內科醫師戴芸浩說明,目前臨床上最常見的幽門桿菌治療方式是「三合一療法」,也就是2種抗生素加上1種制酸劑,抗生素可清除幽門桿菌,而制酸劑能降低胃酸濃度,讓抗生素在胃裡發揮更好的殺菌效果。(戴芸浩提供/王家瑜台北傳真)
(太陽星提供)

 幽門桿菌反覆感染,為何總是治不好?醫師指出,幽門桿菌感染非常普遍,但並非每個人都能一次治癒成功,造成治療困難的原因很多,例如細菌對藥物的抗藥性、治療期間用藥不完全,或是生活習慣與飲食因素等。醫師提醒,除了依照醫囑完整治療外,良好的生活習慣與飲食調整,也是提高根除成功率的關鍵。

 肝膽腸胃內科醫師戴芸浩說明,目前臨床上最常見的幽門桿菌治療方式是「三合一療法」,也就是2種抗生素加上1種制酸劑,抗生素可清除幽門桿菌,而制酸劑能降低胃酸濃度,讓抗生素在胃裡發揮更好的殺菌效果。然而,幽門桿菌的抗藥性逐漸增加,並非所有人都能一次治療成功。

 戴芸浩指出,除了細菌本身的抗藥性外,患者的用藥依從性也有很大影響,若在治療期間未按醫囑規律服藥,或自行停藥、漏服,都可能導致療效不佳。此外,生活習慣與飲食也會影響治療成效,例如經常熬夜、抽菸、喝酒或吃刺激性食物,都可能增加胃黏膜發炎,讓幽門桿菌更難被完全清除。

 若出現治療失敗或反覆感染的情況,通常會先透過呼氣試驗確認是否仍有細菌存在,或內視鏡取樣做進一步的細菌培養,並依據患者的細菌培養結果、過去用藥紀錄與抗藥性風險,調整藥物組合或延長療程,以提高根除率。有時會使用「四合一療法」或其他替代方案,也就是臨床常說的二線、三線療法。

 戴芸浩提醒,幽門桿菌若未完全根除,可能增加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的風險。如上腹不適、消化不良,或治療後仍反覆感染,應及早回診檢查,並完成整個抗生素療程,同時,維持規律作息、健康飲食與避免刺激性食物,才能有效降低復發的機率,幫助胃黏膜恢復健康。(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