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打開天窗說亮話
兩岸正能量/專欄

美國選在台灣光復80周年之際炒「台灣地位未定論」的冷飯,並得到民進黨政府附和,大陸外交部不得不在十一前夕發表《中方關於聯大第2758號決議的立場文件》,直面外界關於聯大第2758號決議沒有出現「中華民國」或「台灣」的疑問,並在2600多字的篇幅出現多達11次「中華民國(政府)」,旨在論證1949年中華民國已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1949年後「國民黨統治集團」所謂的「中華民國」與1945年的中華民國存在本質區別。
眾所周知,中華民國是兩岸之間最敏感的政治分歧。一方面,台灣無論是當政奉行台獨黨綱的民進黨,還是以中華民國派自居的國民黨,都要求對岸「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
另一方面,北京對「中華民國」五味雜陳。首先,根據政府繼承學說,中華民國早在1949年就已經壽終正寢,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因此,承認或者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相當於否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性,這是大陸不能接受的。故而,即使1949年後中華民國國旗在台灣繼續飄揚至今,北京眼中也只有「台灣當局」,沒有什麼「中華民國政府」,漢賊不兩立的畫面躍然紙上。
其次,從維護一個中國原則和反台獨的角度出發,北京又不能完全否定中華民國。畢竟上述關於2758號決議的文件也承認,1945年聯合國成立時,中國的國號就是中華民國。儘管北京認為1949年後的此中華民國並非1945年時的彼中華民國,但前者不僅保留了中國的國號,而且維持了「一中憲法」,是「法理台獨」難以逾越的防火牆。
本來,兩岸在中華民國問題上已形成了一定默契或微妙平衡。台灣方面不改變國號,也不修改一中憲法。大陸方面雖不能公開承認中華民國,但1995年的「江八點」承諾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什麼問題都可以談,包括台灣當局關心的各種問題,暗示「中華民國」有談的空間。2005年出台的《反分裂國家法》罕見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碼,只是籠統稱為「國家」,也給外界想像空間。更不用說馬英九在大陸行公開談論中華民國,大陸方面除了在報導回避這一敏感詞,並沒有什麼消極反應。
然而,民進黨重新上台後,尤其是賴清德登上大位後,「中華民國」這層窗戶紙就被捅破了。賴清德在就職演說將「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台灣」混為一談,均作為國家的名稱,實際上就是將中華民國「台灣化」甚至「台獨化」。換言之,2025年民進黨當家的「中華民國」不僅與1945年的中華民國存在本質區別,與1949年國民黨統治的「中華民國」也不是同一回事了。
再加上賴清德言必稱「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強調「台灣從未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北京自然不必再維持「善意的模糊」,而是打開天窗說亮話——中華民國早已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台灣根本不存在、台灣的地位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