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5 吳芳銘

日本向右轉 高市走在鋼索上

image
(圖/美聯社)

 日本迎來首位自民黨總裁,也可能是首位女首相,高市早苗的勝利並非僅限於性別的突破,而是象徵日本政治的「向右轉」確立,標誌著日本在戰後70餘年後,或將走向擺脫「戰敗國的自我約束」,邁向更自主、更強硬的國家復興路線。

 首先,高市的當選意味民族主義的回歸與歷史的正名。她長年主張修改憲法、強化自衛隊、推動愛國教育,並在歷史認識上維持「非懺悔」立場。這些主張長期被中間派與自由派壓抑,如今站上權力高峰,象徵戰後體制的裂縫。

 高市的政治理念深受前首相安倍晉三影響,她自稱「繼承安倍精神」,主張日本應擺脫對戰後憲法的過度依附,恢復自主防衛權。這不僅是軍事的解放,更是精神獨立的實現——日本不再是美國的附屬,也不必被中韓的歷史批評綁架。

 在此思維中,「日本第一」的概念重新獲得道德正當性。極右派視高市為日本政治「去戰敗化」的開端,即使這意味外交摩擦與輿論壓力,也被視為重建民族尊嚴的代價。

 第二,尋求外交與安全的再定位,邁向更強硬自主的新日本戰略。高市長期主張,日本應在美中對立格局成為主體性強的海洋強權,而非美國的被動盟友。她支持提升防衛預算、建立反間諜法、強化尖閣諸島(釣魚台)防衛,並對中國與北韓採取對抗立場。這種戰略轉向,與戰後日本的和平國家形象相衝突,但對民族保守派而言卻是「正常化」的過程。右派理論家常主張:「德國通過歐盟重建政治正當性,日本必須通過強軍自主重建國家尊嚴。」高市的當選,恰好成為這條路徑的政治契機。

 在區域安全上,她對台立場友善,多次表態「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多次訪台強調台日應在防衛、情報、網安及半導體等領域深化合作,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國際組織。她也視台灣為共享民主與法治價值的夥伴,呼籲建立更緊密的「準同盟」關係。若當選首相,台日關係有望升格為戰略層次,但同時也將考驗日本在中美角力與區域穩定間的外交平衡。

 儘管高市的政治理念得到右派支持,但執政之路恐非坦途。自民黨在參眾兩院是少數黨,使任何修憲或安全法案推動都面臨挑戰。黨內溫和派與經濟保守派仍對她的強硬主張亦持保留態度。

 高市若能在體制內穩健推進憲改、防衛與文化政策,日本的「向右轉」將成為既成事實;若被現實牽制,這股浪潮則可能再次退潮,留下一句歷史性的嘆息。未來的日本,正站在民族主義復興與國際孤立之間的十字路口,也是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試煉,高市早苗正走在鋼索上。(作者為台北農產運銷公司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