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雙十演說 向美國交功課

賴總統的雙十演說,示範了他要如何協助川普拿到諾貝爾和平獎。不過,此時的川普恐怕冷汗直流。相較於包括蔡英文在內過往的雙十演講,兩岸關係都會自成一個重要的段落,此次賴清德非但沒有專論兩岸,也不見其重申就職時所宣示的「台海和平、互利互惠、共存共榮」等目標。
魔鬼藏在細節裡,賴清德此番演說中的兩岸論述已在實踐其將對岸視為「敵國」的政策,大談「中國威脅」論,進而帶出其真正的心機:強調將國防預算拉高到GDP的3%至5%,還要建造名為「台灣之盾」的防空系統云云。除此之外,賴清德堅持使用「終戰」一詞,並配合美方「台灣地位未定論」,將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與戰後文件等「爭議」,均寫入雙十講稿之中,更顯見其不惜放棄主體性,只求與對岸畫清界線,搭上華府的戰車刺激北京。
問題在於,國防預算拉高到5%至10%意味著什麼?正在交戰中的烏克蘭與俄羅斯,軍費的GDP占比高達34%與7.1%,對迦薩發動種族滅絕戰爭的以色列則為8.8%,這3國高居國家軍費占GDP的前3名。台灣一旦達到5%,便名列前茅了。試問,台灣已經進入「準戰爭」狀態了嗎?台海局勢已嚴峻到「終將一戰」了嗎?
不曉得是不是《零日攻擊》入戲太深,賴清德演說中的「悲壯」感,反而給人一種向美國交功課的感覺。無論是提高軍費,倡導不對稱戰略,或是全民參與的「社會防衛韌性」,均是近年來美方對民進黨政府下達的「任務」。這一份演說,更像是宣告台灣全面走向烏克蘭化、以色列化的宣言書。
從這個角度來看,台海動盪不安的幕後黑手,並非是海峽的另一岸,而是太平洋的另一端。在美國為了挽救霸權餘暉的過程中,台灣被設定為遏制中國崛起的地獄式戰場,把台灣拉回到冷戰時期「不沉航母」的角色。賴清德建構出來的「備戰」想像,不過是「引戰」、「求戰」與「必戰」的浪漫化自欺欺人。
真的要保衛民主與和平,鑰匙就握在自己手上,「憲法一中」才是真正的「台灣之盾」。以兩岸的歷史與現實而言,任何「武裝化」台灣的想法,絕對不是通往和平的途徑,而是自曝作為美國「戰爭代理人」的悲哀。
賴總統這篇雙十演說,不只乏善可陳,還持續在兩岸問題上擺出強硬與強勢的態度,製造更大的對立與敵意。賴清德實在應該好好做功課,其所引用「那一個小小多山的國家」,出自智利詩人聶魯達的詩作《伐木者,醒來吧!》,這是作者力主美國把黑手從各個地區抽回去的戰鬥作品,對賴清德全面親美的「和平之道」來說,根本是十足的諷刺!(作者為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