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栽種推差異化 跳脫「蕉土蕉金」宿命

香蕉價格回穩,但先前崩盤令農民餘悸猶存,內門區農會鼓勵蕉農改種芭蕉,確保獲利穩定,旗山也有小農從國外買來新品種「雲彩蕉」,蕉皮顏色綠白相間、兼具哈密瓜香氣,還沒收成就被預購一空,藉產品差異化跳脫「蕉土蕉金」宿命。
今年夏季香蕉價格跌破10元,如今拍賣價站每公斤25、26元,不過內門區農會為免重蹈覆轍,仍積極鼓勵農民改種芭蕉,總幹事洪輝煌說,先前香蕉價格崩盤時,芭蕉依然穩定,上等芭蕉每公斤60元,普通的也有2、30元。
洪輝煌表示,內門鄰近田寮,延續月世界惡地形,土質欠水,反而適合種芭蕉,雖然比北蕉難種,但考量價格穩定,這幾年有不少蕉農改種芭蕉,估計內門芭蕉栽種面積已近100公頃。
另外,旗山年輕蕉農莊承翰,去年從國外買來觀賞蕉「雲彩蕉」,外表綠白相間,更同時有哈密瓜與香蕉氣味,今年首度收成15公斤,瞬間賣光。
他說,雲彩蕉葉子白色部分,曬太陽易枯黃,不好照顧,所以他主要並非量產香蕉,而是育苗,目前1株雲彩蕉種苗喊價近萬元,因基因限制,難以透過組織培養方式繁殖,若利用側芽苗成功大量培育種苗,「一定比種香蕉好賺!」
農業局長蔡復進說,過去香蕉生產太集中,改種芭蕉、雲彩蕉育苗皆是創造差異化,農民「看人吃飯、看天吃飯,不如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