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膽走出博物館 策展人拉近觀眾距離
台灣近年儼然進入一縣市一館舍,各類型博物館、美術館林立的博物館大爆炸時代,「博物館新學」講座,也在今秋呼應博物館進入現代生活一般性名詞的「小寫」時邀代,23日邀請當代藝術策展人Eugenio Viola來台,談策展與當代藝術如何看待「差異」,並以差異與跨界來思考博物館的下一步。
作為伯斯當代藝術館(PICA)的資深策展人,尤金尼歐.維歐拉舉例在PICA曾於2017策展舉辦的《I don’t want to be there when it happens》有藝術家探討印度的女性暴力問題,也有藝術家用刀片做成無人機的形象隱喻戰爭,看似悠雅的吊燈卻是以死亡的鳥身組成
。Eugenio Viola表示:「現在很多人是不參觀美術館的」他們在議題之外,甚至邀請編舞家參展,根據展品做出回應的編舞。
當代的策展不僅發生在館內,尤金尼歐.維歐拉以韓國藝術家Kimsooja 的《Zone of Nowhere》為例,作品探討移民、流離失所的主題,將各國國旗從A排列到Z,在展場中淡入淡出地移動,這樣的展覽不僅在館內,Eugenio Viola也將這些旗幟延人田中中到伯斯的街道上,在許多牆面、大型天橋上都可以看到這些令人思考的各國國旗。
「作為策展人、藝術家,我認為必須要認識世界上所存在的差異」尤金尼歐.維歐拉舉例探討人和猩猩溝通的《please open hurry》,作品包括以人手勢拼成旗幟,或將與猩猩溝通而創作出的耶基斯語符號字掛在牆上,再請編舞家將字母從A到Z表演出來。
近期正在PICA展出的《Hyper Prometheus》則是紀念《科學怪人》出版200周年,展出中有俄國的藝術家與科學實驗室合作,從化石中使已絕種的植物再復活。「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知識領域的人共同合作」尤金尼歐指出,文藝復興時期即可見不同知識領域跨界合作,事實上達文西既是藝術家也是科學家。
博物館新學講座主持人,曾任台中國家歌劇院藝術總監的王文儀透過尤金尼歐.維歐拉的分享也指出,其實不同領域「界線如此薄」觀眾創新了體驗,又讓藝術有不同領域的結合,也透過跨界讓觀眾思考「別人可以和我不同」進而更了解自己和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