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4林志成/台北報導

原住民族語進入維基百科撒奇萊雅語打頭陣

image
圖為原委會發行的撒奇萊雅語教材。網路照片

教育部106年起建置原住民族16語維基百科語言孵育場,做為族語推向「維基百科」的暖身運動,第一期計畫執行迄今已逾2年,已有泰雅語、撒奇萊雅語及阿美語等3種語言進入維基孵育場活躍名單,可望近年內正式進入維基百科的語言列,成為第一個台灣南島語系語言有專屬的全球維基版科版本。

計畫執行過程中,撒奇萊雅語的表現活躍,是最有機會正式列入族語維基百科的語言,加上在研究單位協助撒奇萊雅語申請代碼通過,不僅代表該語言有機會成為台灣第一個正式上線的原住民族語維基百科,未來希望有更多族語維基百科有機會進入活躍名單,加入維基百科的行列。

今年1月《國家語言發展法》公布後,更保障且確立國家語言傳承、復振及發展相關工作。教育部積極推動本土語言終身學習,鼓勵大專校院、研究機構開設國家語言相關課程,也連結相關原住民族學術單位學術研討會與規劃執行民族語言推廣計畫。

台灣本土語言目前面臨最大的困難,是不能流傳而成為瀕危語言,教育部延續「原住民族語維基百科」建置計畫案,自103年起委託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設計活化族語相關方案,已於106年建置原住民族16語維基百科語言孵育場,做為族語推向「維基百科」的暖身運動,目前已完成泰雅語、撒奇萊雅語、阿美語進入維基孵育場活躍名單。

教育部期望從國際化來帶動對族語的熱愛,同時也可以振興族語,為原住民族語言書寫發展挹注新能量,帶動更多人願意學習族語及閱讀族語,達成協助族語活化與族語知識傳承目的,也是原住民族語言邁向現代化發展的新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