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紅燕鷗繫放鳥 停歇花嶼

澎湖花嶼歷來不見有燕鷗繁殖棲息,但今年7月下旬,疑因受到颱風環流及雨季影響,不但出現逾300隻原在澎湖北海繁殖的紅燕鷗來此齊聚覓食及棲息,7日上午還被拍到1隻在旁照顧著羽翼未豐幼鳥習飛的成鳥,竟是10年前澎湖北海繫放的紅燕鷗。
拍下這親鳥照顧幼鳥習飛照片的花嶼國小教務主任黃國揚指出,雙腳分別繫上代表台灣鳥類繫放標誌藍白足旗及銀色鐵環的紅燕鷗,經詢問澎湖野鳥學會調查組長鄭謙遜後,確認是2015年7月28日在北海金嶼繫放的紅燕鷗,時約2歲左右,現在10年後再次被發現,年齡已超過12歲,成了盡職的親鳥,一直在旁照顧著習飛幼鳥。
他說,現在已是燕鷗繁殖末期,慢慢要往南遷移,可能前陣子受到氣候影響,加上花嶼沿海食物較豐富,所以原屬在北海繁殖的紅燕鷗族群乾脆提早南下,並在花嶼過境。
由於花嶼島目前記錄約有241種鳥類,但並無燕鷗在島上繁殖,所以花嶼漁民或居民,雖常常在海上看滿天飛舞的燕鷗,但直到今年這批燕鷗到來,才第一次在花嶼陸地上看到這麼多而壯觀的鳥群,也讓花嶼每天都可聽到熱鬧繁雜的鳥聲。
黃國揚表示,每年夏季到澎湖繁殖的各類燕鷗群,不論哪種燕鷗,都已完成產卵、孵化、育雛,進入幼鳥跟著成鳥到處習飛、覓食的階段。花嶼這批燕鷗是7月22日有花嶼漁民於捕撈小管返航時,在新港綠燈塔碼頭發現,隨即以影像回報。但因西南氣流及潮汐影響,這些燕鷗群一直更換停棲地點。這2天雨停、海象也穩定了,又見停棲於花嶼新港附近,讓整座碼頭布滿著白色鳥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