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 2文化資產 保護棚架計畫啟動
補助范姜老屋3號150萬 憲光二村600萬 預計8月中完工

桃園市定古蹟新屋范姜老屋3號及龜山歷史建築憲光二村長年面臨結構性不良問題,加上地震、水災等天災反覆侵襲,建物損毀日益加劇。今年地震頻繁更導致部分結構體受損嚴重,為避免損害擴大,文化局啟動部分保護棚架計畫,優先保護受災區域,同步推動分期修復工程,預計8月中完工。
文化局說明,范姜老屋3號的正身右側屋簷內部木材已嚴重腐蝕,屋面過去曾以水泥修補,但因年代久遠,水泥出現龜裂,修補後屋頂重量增加壓斷桷木。憲光二村則受自然天候因素加重損壞情況,歷史建築本體已損毀嚴重,需立即處理,避免影響結構穩定性。
文化局表示,修復計畫去年獲文化部核定補助經費,范姜老屋3號修復總經費150萬元,憲光二村則為600萬元,2案均於今年3月開工,預計8月中旬完工。憲光二村除第1期工程外,文化局目前正辦理憲光二村第2期修復工程的發包作業,並積極向中央爭取第3期經費,以加速修復進度,減少歷史建築長期暴露在風雨侵襲下的風險。
桃園市審計處則指出,憲光二村修復計畫原本期望將歷史建築轉化為眷村文化園區,但舊有建物未能妥善管理,修復計畫又長期未啟動,導致維護成本大幅增加,工程進度落後,後續經費也遲未確定,造成整體計畫執行延宕。
文化局說明,自2015年起已與國防部協商採「先代管再撥用」的解決方案,由文化局自2015年11月至2018年10月代管,自2018年11月起改為「委託經營」模式,逐步整備空間、改善環境,並開放展覽及各類活動,推動社區營造與文史調查,讓園區在等待修復的同時,仍能發揮文化推廣與民眾參與的功能。
文化局強調,憲光二村修復工程採分期分區辦理,並在每期施工階段同步申請下一期的補助經費,以縮短整體修復年限。未來將加快第2期工程的發包與第3期經費爭取作業,確保修復與保存工作不間斷,讓古蹟與歷史建築在兼顧安全、美觀與文化價值的前提下,重現昔日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