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 曼陀羅 誤當南非葉 只吃1片 3婦人中毒

台東縣卑南鄉茶藝館6日傳疑食物中毒案,3名婦人自稱摘食「南非葉」的野菜後,到茶藝館飲用紅烏龍茶,隨後出現不適送醫。台東縣衛生局17日公布檢驗結果,確認3人誤將「大花曼陀羅」葉片當成南非葉生食,引發抗乙醯膽鹼中毒;至於茶包則未檢出農藥。
卑南鄉知本溫泉山區,日據時期曾大量栽種草藥,因而有「藥山」之稱,現今配合溫泉產業發展改名「樂山」,山徑沿途仍可見各類野生植物。林姓婦人與黃姓姊妹過去有食用南非葉習慣,日前踏青時發現疑似該葉的植物,各自摘取1片生食,隨後至茶藝館飲用紅烏龍茶。不料,半小時內相繼出現頭暈、意識模糊、心悸胸悶等症狀,送醫後診斷為抗乙醯膽鹼中毒,幸經治療後均已康復出院。
衛生局人員獲報後採集紅烏龍茶湯、茶包及林婦所稱的「南非葉」送檢。雖然林婦一度堅稱症狀是「茶醉」所致,但專家初步檢視葉片照片後,研判應為有毒植物曼陀羅。食藥署檢驗結果亦證實,該野菜為「大花曼陀羅」;紅烏龍茶包則未檢出農藥。
衛生局指出,「大花曼陀羅」又稱「白花曼陀羅」,葉片呈卵形至橢圓形,花呈漏斗狀,全株皆具毒性,花中成分具有麻醉作用,誤食後恐引發口乾舌燥、心悸頭暈、幻覺、肌肉麻痺等症狀。
台東農改場副研究員薛銘童說明,大花曼陀羅常見於山區,平地較少見,部分農村住戶會將其作為庭院觀賞植物。他指出,南非葉與大花曼陀羅外觀乍看相似,但大花曼陀羅葉片折斷後會流出乳汁,是最明顯的辨識特徵之一;其次是兩者花型差異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