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0林周義/台北報導

春天養肝2心法:子時前入睡 午時小睡

image
熱門話題

 春夏交替,正是身體陽氣升發的時機,循環漸漸變快,但因氣候忽冷忽熱影響,人體易受濕邪侵犯。若沒有將濕氣排出,就會有頭昏、提不起勁的症狀,即使睡了一整晚,還是會感覺睡不飽。專家提醒民眾,應把握春天養肝排毒,為整年健康打下好基礎,建議在子時(晚上11點~凌晨1點)前入睡,讓睡眠效果加倍。

 翰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莊可鈞說,「春睏」是身體濕氣重的警訊之一,代表體內循環不良,患者可能出現水腫、便祕、腹瀉、濕疹、長痘痘等症狀。春天是養肝排毒的好時機,此時可多吃袪濕食物,注意保暖,搭配食療茶飲提升免疫力。

 莊可鈞建議民眾在子時(晚上11點~凌晨1點)前入睡,睡1小時等於子時後睡2小時的效果,之後等午時(中午11~1點),十二經絡中的「心經」運行時,再進行小睡,此時養的是「剛剛生發起來的陽氣」,若這個時候不休息,陽氣沒有養住,就會耗散人體最寶貴的生機。

 另外,起床時間不宜太早或太晚。莊可鈞說,早於5點起床,可能會「養陰不夠」,特別是早上3~5點剛好是肺經運行時間,此時起床容易形成「五更嗽」。起床時間應以「不晚於早上7點」為準,一來可以在大腸經運行時裡排便,又能在胃經運行的時間裡消化、吸收食物的營養。

 要提升睡眠品質,莊可鈞提醒多攝取牛奶、優格、雞蛋、豬肉、豆腐、小米、魚類等,有助合成血清素和褪黑激素,而富含Omega-3的鮭魚、堅果、酪梨,也能增加褪黑激素分泌。富含鈣與鎂的食物,如深綠色蔬菜、堅果、香蕉、柑橘類、全穀雜糧,有助於消除疲勞、安定神經。而全穀類、糙米等低升糖指數食物,可穩定血糖,提升色胺酸吸收率,進而改善睡眠。至於蓮子、百合、酸棗仁等,則有清熱降火、寧心安神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