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3蔡佩珈/台北報導

環團憂山崩地滑 反大甲溪光明電廠

image
台電擬推動「大甲溪光明抽蓄水力計畫」,12日送入環境部進行環評初審,多個環團會前到環境部大門前舉辦記者會反對開發。(蔡佩珈攝)

 台電擬在台中市推動「大甲溪光明抽蓄水力計畫」打造抽蓄水力發電機組,昨送入環境部進行環評初審,但環團指出,這項工程需炸山挖隧道,擔憂地質破碎脆弱,將加劇山崩地滑,未來若遭極端降雨將摧毀沿線電廠,釀成奪命災難,要求此案撤回;環委則認為土石堆置場衍生廢汙泥處置、對水質影響等說明不完整,決議補正後再審。

 「大甲溪光明抽蓄水力發電計畫」擬設置4部抽蓄水力發電機組,總裝置容量610百萬瓦以下,主要設施為10.6公里頭水隧道、進出水口、地下電廠及相關設施。

 台電說明,抽蓄水力發電是利用發電高峰的多餘電力,抽水至上池儲存,有電力需求時,將水放到下池帶動發電機發電,該計畫總工期預估10年,是以德基及谷關水庫作為上、下池,只需新增抽蓄水路及發電機組,2水庫間的抽蓄操作不涉及大甲溪河道水流變動。

 淨竹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聖崇指出,2003年敏督利風災1.2億立方公尺土石流,造成大甲溪溪床上升20、30公尺,如今極端氣候暴雨更常出現,光明電廠不該興建,若執意要蓋,未來遭遇豪大雨必定崩潰。

 不過,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莊秉潔在臉書發文表示,大甲溪光明抽蓄與日月潭明池抽蓄一樣,都是目前最環保、最能與當地地景整合的儲能設施,「不需要無厘頭的反對」,完工後是台灣淨零扎實的一步。

 由於該案將設置容量193萬平方公尺、總共5處土石堆置場,環委認為,土石將永久堆置在大甲溪周邊,應進一步分析大甲溪過去因暴雨導致水位上升情形,避免土石、地基被沖刷;也有環委表示,應加強評估對河川水質影響及提出減輕對策,並認為土石堆置衍生廢汙泥處理說明不完整。最終決議補正再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