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1

總統的誠信

時評

image
(圖/本報系資料照)

 針對大罷免,賴總統以民進黨主席身分在全代會高喊「民進黨須和公民同行」,將罷免運動與總統本人及執政黨完全綁在一起,這樣的態度轉變,不僅暴露其原先推託罷免是「民團行動」的虛偽,更讓人質疑,如此角色錯亂的領導者,如何能帶領台灣走出困局?

 其實,賴清德總統與罷團之間的關係早就「若即若離」,從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脫口說:「發動大罷免不是我,是誰呢?」到綠營黨公職全面投入「護國大遶境」,原本扭扭捏捏否認與罷團有所關聯的賴總統,如今終於不演了,並且以「團結國家十講」親自「大登場」。

 誠信是總統最基本的政治資本。賴總統為了讓大罷免烽火燎原,以翻轉國會席次,短短幾周內就從「尊重罷團的自主性」改成「民進黨共同上場」,這樣的態度如何讓人民信服?尤其賴清德已將大罷免升級為政黨對決,一旦7月26日罷免失利,政治責任誰來擔?難道還要再回頭甩鍋給罷團嗎?

 更令人憂慮的是,賴總統的「團結國家十講」與漢光演習時間重疊,不只藉此強化社會軍事動員,且搭配避難包與防空演練,營造一種「國安危急、非我族類皆為敵人」的氛圍。這種以國防為掩護的政治動員模式,與罷團指控藍委是「中共同路人」相呼應,無異是動用國家機器助攻大罷免。

 賴總統若堅持走這條只問輸贏、不問誠信的道路,原本就撕裂的台灣社會將更趨對立。尤其大罷免若無法改變國會朝小野大的現況,朝野間必因這場惡罷更加對立,那麼賴政府未來如何推動政策?而屆時賴總統好意思再邀藍白在野黨領袖共商國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