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7蔡佩珈/台北報導

塑膠袋、餐具銷量飆 5年新高

民團促訂減塑時間表

image
經濟部統計顯示,塑膠袋、塑膠餐具內銷量在去年雙雙創下近5年新高。(黃世麒攝)

 環境部推動限塑至今逾20年,塑膠袋、塑膠餐具去年內銷量卻雙雙創下5年新高。環團指出,外送興起,未來塑膠產量只會愈來愈多,環境部沒理由取消禁、限塑規畫,呼籲盡速制訂「淘汰一次性塑膠製品」時間表。

 據經濟部統計,塑膠袋及塑膠餐具內銷量年年攀升,去年還創下近5年新高,塑膠袋從2020年的17.9萬公噸,到去年已增加至23.4萬公噸,塑膠餐具內銷額則從2020年的15.9億萬,增高到去年的22.6億萬。

 環境部本月初宣布未來減塑措施將延後至2035年,並取消購物用塑膠袋、塑膠吸管、一次用外帶飲料杯、免洗餐具等塑膠製品禁限用規畫,改以減量及鼓勵替代使用為主,預計透過「減量里程碑許願池」蒐集民眾意見後,於今年下半年提出新的減塑規畫。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副祕書長鄭佾展表示,因全球轉向減煤,多出的原料改為生產塑膠,身為塑膠王國的台灣當然會持續生產,加上外送產業蓬勃發展,未來塑膠使用量只會愈來愈多,國內減塑政策卻朝令夕改,不解環境部有何理由延後減塑?開設許願池只是環境部用來掩蓋行政懈怠及不作為的公關手法。

 綠色和平減塑專案主任張凱婷則強調,不少國家已意識到減少塑膠生產,才可能解決塑膠汙染,接下來要啟動談判的塑膠公約也聚焦在設定塑膠生產上限,環境部卻以民眾消費習慣為由改變既定的限禁塑時程,非常令人失望,呼籲環境部明訂淘汰一次性塑膠製品的期程,同時增加推動重複使用的預算。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長賴瑩瑩回應,禁限塑仍是選項,未來會視各場域特性實施不同措施,也會制定2030、2035年減塑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