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05張朝欣

台西僅存咕咾石屋文史工作者規畫再利用

image
台西僅存1間咕咾石屋,文史工作者規畫再利用。(張朝欣攝)

台西鄉海口村保有鄉內唯一完整的咕咾石屋,雖因年代久遠破損不堪,卻是早期生活的見證,文史工作者因此規畫閒置空間再利用,藉由咕咾石屋的介紹,讓年輕一輩了解沿海地區特有的歷史文化。

早年,沿海漁船送物資到澎湖群島,回程時為避免船隻過輕、遭遇風浪易翻覆,均以大量咕咾石放在船底壓船艙,回到台灣後,漁民們便利用咕咾石做為建屋材料,配合石灰、水泥與紅磚興建咕咾石屋。

台西藝術協會創會會長丁仁桐表示,早期沿海處處可見咕咾石屋,後來國內有陣子流行熱帶魚養殖,咕咾石被生意人以高價買去做為水族箱造景材料,咕咾石屋因此大量遭拆除,也有些咕咾石屋因居住功能已無法符合現代需求,遭屋主拆除重建。

丁仁桐指出,目前鄉內僅海口村保有1間較完整的咕咾石屋,海北村與溪頂村則各剩1片咕咾石牆,由於咕咾石已禁止採拾,這間咕咾石屋可說是相當珍貴的文史資產。

咕咾石其實是珊瑚礁岩體,海洋中的珊瑚白化死亡後,骨骸沉積在海底,隨著時間堆積成為珊瑚礁,主要成分為碳酸鈣,在海邊潮間帶經常可見,早年民眾用來做為房屋建材,冬暖夏涼。

台西地方文史工作者已展開規畫,配合地方歷史文化活動,將咕咾石屋列入旅遊景點之一,藉此讓年輕一輩了解為何沿海會有咕咾石屋,以及咕咾石屋為何會逐漸消失,寓教於樂,同時喚起大家的往日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