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12 徐養齡/竹市報導  

拿獎助、發臉書 海外名校蹲點學習不是夢

image
臺灣科技大學電機所學生陳弘明(中)在瑞士蘇黎世大學實驗室研究仿生系統。(徐養齡翻攝)
清大電機系教授陳新(右一)配合教育部計畫成立遴選平台,學生順利取得出國蹲點機會。(徐養齡翻攝)

據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陳新統計,台灣有130萬大學生,但每年出國攻讀博碩士學位者僅有3到5000人,海外求學潮遠不如過去。為提升學生國際視野,教育部提供機票及6成生活費補助,清大也成立交流平台,遴選電子資訊領域的菁英學生送往海外研究仿生系統、人工智慧。

不少學子受限經濟環境,畢業後出國留學意願低落,申請上頂尖名校的學生數逐年銳減,學界憂心將影響台灣的國際競爭力。教育部前年起推動「學海A+」計畫,補助青年學子至國外頂尖大學或研究機構進行為期3至6個月的「蹲點學習」。

清大則成立交流平台,遴選電子資訊領域的菁英學生,送往法國、瑞士、美國、日本等地研究仿生系統、人工智慧,受獎助學生的任務則是「發臉書」,吸引更多優秀學生赴海外研究。

陳新曾在2008年以訪問學者身份前往法國交流4個月,他看到法國的碩士生畢業前一定要「離校」出國或到業界實習,透過環境轉變、文化觀點刺激多元學習,「在全球化、地球村的時代,台灣學子出國比例反而降低,實在很可惜。」

陳新認為,離開台灣才能真正「看見」台灣,有機會至異地生活能近距離體會他國的優缺點,同時也能發現台灣相對的缺點與優點,「當接受高等教育的學子透過海外生活經驗看見台灣缺點、盲點時,可以發揮專長想想自己能為台灣帶來什麼改變,相信社會一定會充滿進步與希望。」

電機所學生廖嘉柏去年申請上「學海A+」計畫,9月赴法國波爾多第一大學3個月,研究神經電子介面。他說,很感謝老師鼓勵他花3個月時間出國進修,收獲十分珍貴。